实施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战略,是基于两市历史发展渊源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是落实我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大举措, 也是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对于增强两市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关中地区乃至全省和西北地区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提出本规划纲要;
    一、战略意义和基础 
    一战略意义
    1、西咸经济一体化体现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促成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发展中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几个大的地区经济圈,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西安、咸阳同属内陆城市,两市的空间距离和联合发展的基础是国内任何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具有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绝对
优势;所以提前谋划,以行政推动的手段,通过规划协调一致,实现互惠互利发展,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
    2、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两市做大做强
    城市发展需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高的相互作用;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集约发展的现实选择;
    对西安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会迅速拉大城市骨架,将以西安为轴心的30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范围,形成西接咸阳、东连临潼、北跨渭河、南拓长安的格局,从而在关中形成一个以西安为中心的密度大、网络全、渗透力强的城市,为西安的集约发展提供外围基础;
    对咸阳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接受西安城市外溢效应,分散西安的部分城市功能,充分利用西安的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优势,扩大咸阳城市规模,加快咸阳城市化进程,增强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实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咸阳城市化水平在较短时间进入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平台;
    3、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
    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实施“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载体,其实质是形成西安咸阳大经济圈;通过西咸经济圈,辐射宝鸡、铜川、渭南及周边县市和小城镇,带动整个关中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西安带动咸阳、咸阳壮大西安、西咸辐射关中、关中带动全省的战略目标;
    西安、咸阳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形成,将提高西安咸阳、关中经济区乃至全省在更高层次上接纳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沟通东西、辐射南北,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的先导和龙头作用;
    二战略基础
    1、历史渊源悠长;西安咸阳两市曾是我国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同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两市历史上不分彼此,其关联度之高,在国内实属罕见,在中国城市关系史中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从古至今,两
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未间断,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民风民俗相同,具有实现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
西安三桥西部汽车城    2、区位优势明显;西安咸阳处于关中平原腹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一致,是全国衔接东西、连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和地理重心;两市的中心主城相距仅25公里,在地缘上有着全国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贯穿两市的陇海铁路和密集畅通的国道、省道、市政道路把两市紧紧地连为一体;
    3、经济集聚度高;2002年,两市生产总值1074亿元,占全省的%;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省的%、%和%;两市的电子信息业、光电子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纺织业以及旅游业在全省都具有很高的产业聚集度和较强的市场优势,其中电子工业产值占全省的90%以上,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彩显像管和偏转线圈生产基地及西北地区重要的软件研发基地,医药、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近年来,两市在产业发展中的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电子、医药、食品等产业领域,正在形成总部和研发基地在西安、生产制造基地在咸阳的格局,为两市经济一体化构建了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