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日本著名玩具公司TAKARA(タカラ)将自己公司的变身车机器人DIAKRON(外国译为DAICLONE)以及MICROMAN这两种主要的玩具推向了美国市场,受到了好评。其实在这之前的八十年代初期,日本的DIAKRON的确是当时世界上销售不错的变形机器人玩具,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按当时的销量来算,几乎全世界每三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拥有一个DIAKRON玩具。
看到这一巨大的商机,美国人当然不会坐而视之。于是,在1984年,美国玩具的大姥级企业——HASBRO(孩之宝)公司将TAKARA公司为主旗下的机器人玩具形象采用后,联合了美国著名的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推出了全新的机器人玩具系列,那就是被我们中国翻译为变形金刚而用英文直译为变化者的TRANSFORMERS。
为了更好的在美国推销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玩具,孩之宝公司制作了TRANSFORMERS——MORE THAN MEETS THE EYE(国内译名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共三集的广告商业动画片,并付费在美国各大电视台上播出,同时,MARVEL COMICS也于1984年9月推出了THE TRANSFORMERS的美版漫画以便与动画相呼应。(早期的美版漫画几乎是与动画并行的,当时为月刊发行,从第四集开始改为二月刊,基本上每期为22页左右,B5纸,四印刷,共发行了80集)但是,好像是为了区分与动画的差别
吧,MARVEL版的漫画在内容上与动画有着本质的差别,除了主线均为汽车人与霸天虎之间的战斗外,在情节上可以说是绝对走着自己独立的路线。不过,早期的美版漫画制作之粗糙,画风之差实在不敢让人恭唯。所以,在宣传上,还是动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变形金刚一度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的动画片。于是,借着这股热潮,孩之宝又在1984年当中陆续推出了十三集动画,加上之前的三集,共十六集,史称第一季。(现已由RHINO公司发行了相关的DVD)
在动画片成功的带动下,玩具的销售自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到了1985年,孩之宝继续引进了日本企业旗下的其它机器人形象,并在第一季动画的基础上更换了片头动画制作了第二季49集的动画。(同样已由RHINO公司发行了DVD)另外,开始将玩具产品向国外输出,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玩具公司先后参加了进来。同时,日本于本年度的6月以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战斗!超机器人生命体变形金刚)的形式开始在日本正式发售。(日本当时在引进过程中曾发生过疑虑,TAKARA不舍得放弃自己已经成熟的DIAKRON及MICROMAN等产品,但当TAKARA的上层人员看了当年的美版动画之后,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已经没有任何发展意义了。不过,日本在人物名称上面,还是保留了以前的DIAKRON时期的叫法,比如说,擎天柱美版叫做OPTIMUS PRIME,而日本方面则还是沿用CONVOY的名字) 在漫画方面,MARVEL仍然继续销售着漫画,且故事发展完全偏离了动画,比如震荡波是作为威震天的对头来到地球的,并与之争夺霸天虎的宝座等等。另外,MARVEL 在英国的一家分公司在美版漫画的基础上稍稍加以改进,以英国版(UK)漫画的形式在英国发售,(UK
版漫画为A4纸,11页左右,其实是将美版漫画拆成半分,内容上除包括全部美版漫画外,还有与英国有关的大量原创故事等等,所以说UK版漫画要超过美版漫画,共发行了318集)而在漫画大国日本,讲谈社的电视杂志上也首次连载了与变形金刚有关的开场白式的介绍性篇幅,虽说只有三页而已。另外,说一下变形金刚在世界各国的另类发展情况:在新西兰,故事主线与MARVEL版漫画基本一致,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没有擎天柱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人的首领为天火,且形象为超时空要塞(太空堡垒)中的骷髅战机版。在法国,高傲的法国人没有采用英文的TRANSFORMERS的译法,而是采用了日本的DAICLONE
的译法,故事以擎天柱(法国译为TRUCK)对抗GUTSBLOCKER而展开。
到了1986年,孩之宝开始了自己原创玩具形象的开发,同时,另一个里程碑诞生了,那就是变形金刚电影版的上映。( RHINO公司发行了DVD)这部由孩之宝与MARVEL/SUNBOW PRODUCTIONS联合推出的作品可以说是整个系列中最为出的一部。剧情以擎天柱战死,高速马力无意中成为补天士而成为第二代领袖,威震天被宇宙大帝改造成惊破天,能源宝与五面怪的首次出现等等将原先略显苦燥的单一剧情引向了另一个更高的境界。另外值的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原声配乐也是相当耐听的,孩之宝当年也发售了这部电影的电影原声乐——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的CD。遗憾的是我国当年并没有引进这部电影,至使剧情上与第三季动画有些无法连接。同样,日本方面也没有直接引进这一部伟大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由TAKA
RA与东映公司联合推出了一部商业用广告片——SCRAMBLE-CITY(大都市)来做为第二季与第三季动画的过渡。由于在变形金刚电影版制作过程中启用了大量的日方动画制作人员,加之日本本身做为动画生产大国,因此很轻松的就模拟美版的风格制作出了这部带有日本风味的动画。紧接着,可能是由于电影的高成本制作但却没有赢得足够的收益吧,接下来的第三季动画仅制作了30集,不过集集精彩。尤其前五集(五面怪)可谓是合理过渡电影版的佳作,另外,最后两集描写擎天柱复活的剧集把整个动画系列完美的画上了句号。日本在第三季的引进上面采取了将其独立为一个系列的做法,并将其命名为2010。在漫画方面,MARVEL版漫画没有像动画一样很快收尾,而是继续着双方的战斗,当然了,擎天柱的死同样流行在漫画中,只不过比起电影版来说死的毫无价值。同时,为了与电影呼应,MARVEL也推出了电影版的漫画。而在日本,由讲谈社的电视杂志上共推出了8话的黑白漫画,内容是以前两季为参考,描述金刚们在日本发生的故事。
到此为止,变形金刚最辉煌的时代其实就已经结束了,1997年美国方面拍摄了第四季最后3集的动画——重生。其实这部动画完全就是为了推销当年新推出的玩具款式——HEAD MASTER(头领战士),TARGET MASTER(目标战士),CLONES(克隆部队)等而制作的,因此制作方面颇为草率,片头更是用当年的玩具广告动画与第三季的片头拼凑而成的。另外,由于短短三集,根本看不出新登场人物的任何个性,许多人物,比如六面兽只不过登场一面就结束历史使命了……随着美版动画系列的结束,北美方面的玩具推广转为纯电视广告与MARVEL 版漫画。也就是从那时起,变形金刚玩具渐渐地转变为非主流玩具了。
但是,也就是在那一年,变形金刚动画在另一个国家——日本获得了新生。日本TAKARA公司向孩之宝公司购买了动画的制作版权后,独自展开了新的动画系列的创作,并再一次与东映公司合作,制作了第一部纯日本金刚动画——ヘッドマスターズ(头领战士)。这部动画的人物是以当年推出的头领战士为主打,另外,TAKARA又将自己本公司以前的玩具形象,比如飞车队等搬入了进来,组成了一个新的变形金刚世界。但是,日本人毕竟是日本人,那种日本动画固有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说,动态画面的简陋,登场人物单一,世界观人物观日本化太严重等等让老观众们一时还不太适应。但不管怎么说,这部作品还算保留着早期美版作品的影子,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续集。(PIONEER公司于2002年推出了日语版的DVD)而在漫画方面,MARVEL推出了共4集HEAD MASTER的漫画。日本讲谈社的电视杂志上则是连载了以2010为主题的两部共8话的黑白漫画,并在年末连载了头领战士漫画的第一话。在日版漫画中,同样也是以介绍那些平时在动画中不怎么或者完全没有露过面的人物为主,另外日版黑白漫画的制作水平可以说是大大的超越了美版彩漫画。
很快,时间又到了1988年,本年度的热门话题为擎天柱的复活与隐者战士的出现。这首先要提到MARVEL版的漫画,为了让擎天柱大哥复活,HI-Q博士(漫画版中的人物)在那比罗斯星球,为擎天柱制造了一个复活用的身体,但是那个星球的人似乎很讨厌金刚,为擎天柱提供了有毒的能量,这当然无法使用,为了给擎天柱提供能量,HI-Q博士将自己改造为能量人(变形为能量胸板)为擎天柱提供了生体能源,从而使擎天柱以POWER MASTER(能量战士)的身份复生。这便是当年的主流玩具形式。
另外,当年的另一大主流玩具为PRETEND(隐者战士)。说到隐者战士,就是说以正常人类形态,正常动物形态,或者机械形态而出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外壳可以打开,里面隐藏着机器人,而机器人当然也可以变形。可以说,这些都是纯粹美国风味的玩具。但是,日本人还是有办法将其纳入自己的帐下,日本TAKARA公司于同年又与东映公司参照美版人物形象推出了第二部日本动画——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国内译为隐者战士,其实这个译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动画中不光出现了隐者战士,还有能量战士,头领战士等各种金刚。这个译法真正应该直译为各种各样的力量,但可能是由于这样翻译存在着困难,于是便将剧中的全部人物都译成隐者战士了)。这部动画描写了从远古时代来到地球的金刚,已经进化成为和人类一样的模样,另外剧中登场的汽车人新一代领袖ZILLA(国内译为超能量人)在日版设定中仅是使用了擎天柱的身体,而并非美版中的超能擎天柱。从这一部作品开始,日本制作的变形金刚已经开始脱离了早期作品的风格,开始走向了自己的风格发展路线(糟蹋东西路线)。而日版漫画方面则在1988年至1989年内连载完了8话的头领战士黑白漫画与12话的隐者战士黑白漫画。
到了1989年,北美方面除了超能擎天柱与各种各样傻乎乎的隐者战士还在大热卖外,又多了一样新的玩艺——大型的变形基地以及基地附带的MICRO MASTER(微型战士)。而MARVEL 后期漫画方面几乎就是隐者战士的天下了,连钢索,爵士,大黄蜂,甚至红蜘蛛都被改造成了隐者战士。而霸天虎最后的首领居然是一个日本鬼武者之类的玩艺儿,早期的优秀作品如今已演变成了人类与机器人结合体的怪物大战了。总之汽车人最后在不知道怎么又复活的擎天柱的带领下稀里胡涂的胜利了。
日本在这一年也没有闲着,不过没有再去将美版的人物形象移花接木,而是第一次正经的进行了原创人物的开发。于是,一部有点回归原点味道的作品诞生了——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ビクトリー)(胜利之战)。本作重新回归到了两派之间为了能量争夺而展开的战争为主题的故事,在玩具的设计方面也是独具创新,几乎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比如说能从胸甲变成武器的(BREAST FORCE)胸甲部队 (组合成煞星) ,能变成机器人脸部的(BRAIN MASTER)智能战士 (组合成陆上王) ,能两两合二为一的(MULTIPLE TEAM)多重战队(组合成为飞遥翼)。除了霸天虎的恐龙组合——怪魔是改自美版隐者战士;汽车人的四个拯救队员取材于美版微型战士之外,几乎所有的玩具形象都是日本原创,因此这部作品也是在日本人气最高的一部。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老观众来说,这部作品就像是一部机器人版的魔神坛斗士,只不过披了一件变形金刚的皮罢了。与这部作品相关的漫画同样连载于日本讲谈社的电视杂志上,共10话。并且内容首次与原著有了巨大的差别,比如说狮王是本身就存在着的角,另外结局是双方以和平的方式握手言和而告终。这在变形金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随着MARVEL版漫画系列的完结,北美方面迎来了无聊的90年代,也是美版G1时代的最后一年。而孩之宝更是在这一年中推出了违反常规的玩具——不能变形的ACTION MASTER (动态战士)。这个系列主要描述了变形金刚们吸收了新的能量——纽克利昂,从而失去了变形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变形的各种辐助工具。不过这一系列中登场的角几乎都是84,大黄蜂汽车
85年中登场的老角,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另外机器人的关节可以灵活的活动。同时,孩之宝还继
续发售了新一批的微型战士。当然了,微型战士同样也逃不过被日本人改编的命运,看好了微型战士还有钱可挣之机,TAKARA与日本コロムビア公司又联合推出了当时最后一部汽车人与霸天虎之间战斗的动画片——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ゾーン)(微型地带)。但由于当时变形金刚已经越来越没有影响力,所以这部原本计划拍摄两集的OVA动画片只拍摄了一集就宣告结束了。本片描述了汽车人的微型战士们在新一代的领袖DAI-ATLUS的带领下击败了BIORANGER率领的九大魔神将军。从本部作品中可以看出,TAKARA似乎有着要回归DIARKON的意思,新登场的角完全就是当年日本机器人风格的再现,至于我们熟悉的美版风格……算了,不说了,就算把他当作日本战国武士片好了。本作相关的漫画当年出自讲谈社一本介绍金刚的小册子中。
由于美国方面G1时代的结束,欧洲方面的玩具公司得到了抬头的机会。到了1991年,以欧洲的英国,德国为中心的一些公司又继续继承美国推出了新的一批动态战士,并适当的仿制了一些日版独有的玩具样式。而在日本,本年度没有任何新动画推出,只推出了一本相应的漫画——バトルスターズ(BATTLESTAR)美版名为RETURN OF OPTIMUS PRIME(擎天柱归来)。描述的是复活的星之擎天柱与超级威震天之间的战斗。本年度日本只发售了与汽车人有关的玩具,没有发售任何有关霸天虎的玩具。唯一一款计划中发售的超级威震天也中途死于胎中。
好了,终于到了G1时代的最后一年。1992年与1991同样,仍然是以欧洲玩具厂商为主导的市场,并且欧洲的厂商们不再继承美国的玩具设计路线了,这一年欧洲主打产品以汽车人的涡轮战士和霸天虎
的锻造战士为主。从这些新设计的玩具上来看,多多少少能到一些早期产品的影子,而两派的首领也终于不再叫擎天柱与威震天了。同时,日本方面也推出了最后的G1玩具系列,即合体大作战系列(OPERATION COMBINATIONS)。遗憾的是这一系列没有推出任何相关的宣传作品,因此对其剧情也是一无所知,只知道大体情况是GUARDCITY(玩具原形为守护神)领导下的四个由微型战士合体而成的机器人对抗霸天虎新首领BATTLEGAIA(玩具原形为混天豹)的简单设定而已。至此,日本的G1时代也宣告结束,而整个辉煌的G1时代也由此收场。
(责任编辑:andy)
[我来说两句]
淘宝网商城|viptehui.uz.taobao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