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Q/ —
8 Q/ —
2010 x x 发布
前言
在智能电网体系中,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除接受电网充电外仍可根据电网需求向电网提供电能。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是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双向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为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的研制和使用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在Q/GDW233-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和Q/GDW233相比,本标准定义了充放电装置,对其功能做出了规定,且提出电网异常响应和孤岛检测等要求。本标准和Q/GDW233且行使用,分别作为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和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的壹般性技术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电网X公司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系列标准之壹。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以下标准:Q/GDWXXX-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Q/GDWXXX-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电气接口规范
Q/GDWXXX-2010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装置电气接口规范
Q/GDWXXX-2010电动汽车充放电计费装置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X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和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电力X公司、湖北省电力X公司、湖南省电力X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吴尚洁、武斌、廉国海、罗伟明、于文斌、潘景宜、田立亭、吴巍、曹基华。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20XX年X月首次公布。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X公司系统使用的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放电装置(以下简称充放电装置)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电网接入要求、和电动汽车蓄电池系统的连接以及充放电装置的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X公司系统使用的采用传导式充放电方式的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放电装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859.2-93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97.5-92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
电动汽车技术网GB/T4797.6-1995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尘、沙、盐雾
GB/T16895.32-2008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能光伏(PV)电源供电系统
GB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Z17625.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壹般要求
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18487.1-2001和GB/T19596-2004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充放电装置bi-directionalcharger
实现电动汽车蓄电池系统和电网之间双向电能转换的装置。
总则
充放电装置应具有为蓄电池系统安全、自动的充电的能力和按照使用要求将蓄电池的电能向电网回馈放电的能力。充放电装置应具有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之间自动转换的能力。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应对蓄电池不造成伤害或少伤害,且且也不会给周围的环境和人带来伤害。基本构成
充放电装置的基本构成包括:功率单元、控制单元、电气接口和通信接口等。
功能要求
适用电池种类
充放电装置应能对下述电池中的壹种或多种充电和放电:锂离子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铅酸蓄电池。
充放电运行模式
充电模式
只允许充放电装置向蓄电池充电的工作状态称之为充电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充放电装置作为单纯的
充电机运行。
充放电模式
在充放电模式下,充放电装置依据电网运行需要和蓄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自动转换充放电状态和调整充放电运行参数,以实现电动汽车蓄电池和电网之间电能的双向传递。
人机交互功能
显示输出功能
a)充放电装置应显示的信息:
——充放电状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