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分析与控制技术”培训总结
年月日,技术中心客车研发处、底盘研发处、总工办、试验认证等处室参加了由博士生导师王登峰院长主讲的“汽车分析与控制技术”的专题报告,并与王院长进行了技术座谈,深感王院长对专业知识的博学,同时更多感觉是公司在“”技术方面的薄弱和知识的匮乏。
一、听课感受:
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英文缩写为(、、),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有统计资料显示,整车约有的故障问题是和车辆的问题有关系。
在本次报告中,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关注更多的是处理问题的思路。王院长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诸多的试验结论把枯燥的技术参数通过事例,形象而通俗易懂的阐述了””在汽车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王院长用理论数据去指导实验,又用实验数据验证理论的研究问题方式更加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本次讲课,我们全面了解了国内震动、噪声研究的方法、手段、程序,所需仪器设备等,了解了国内关于震动、噪声的前沿研究水平。而我们客车的“”技术应用目前感觉几乎没有涉及,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于“”技术的认识也是极为狭隘,以前只是认为是降低车内和车外噪音就是至关重要,现在扩大了我们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当遇到车厢噪声大时,我们一般考虑加强车厢隔音技术和材料,而对真正的噪声发生源发动机则是无能为力,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对于整车运行不稳、运行过程中方向盘抖动以及跑偏等许多问题,均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处理。如果运用“”解决方案,就会涉及发动机、悬置、车架使用隔音材料等,从根本上进行理论数据的分析,一切问题可能将迎刃而解,因此,“”问题实质是汽车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汽车进入市场后要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收获与启发
、对客车进行分析与控制研究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广泛系统的学习,由于涉及客车整车大部分的零部件,在设计初期,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零部件的分析,而我们对分析技术应用不彻底,虽说也分析了几个车型,但没具体的实验去验证。
汽车隔音、整车噪音的控制,应该是设计初期进行规划,而不能在钣金车完工后甚
至运行过程中存在噪音大的问题再着手添加隔音材料,如此整治,不仅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不能对此系列所有的车型进行规范。
、国内和国外对客车的噪音标准限值大不一样,我国汽车整车噪声控制水平还停留在相当于日本年代的水准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对国外认证的感觉即便如此,公交车的车外噪音依然极难控制,
而对于前置车(如)车内噪音控制更是难上加难,前置车的车内噪音不单单是发动机等机械构件噪声(发动机噪声),同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路噪)以及汽车冲破空气幕产生的碰撞及摩擦声(风噪),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在设计初期的客车总布置对于整车流线弧度以及轮胎的选用等进行系统计算。
、对于解决整车隔音降噪的问题,不能仅凭现在的隔音材料选用(凭介绍或者相随其他厂家)——上车装配——运行测量车内外噪音(如效果不好)重新选用——等一系列循环,由于不同车的噪音源和噪音传播途径不同,以上“实验方法”(暂且称之为)原始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王院长所说,对于整个客车,其实没有几个很难的问题存在,只有一步一步从基础做起,同时不断的积累计算试验数据,形成中通公司独有的数据库,不但不用担心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影响项目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公司有了核心的数据源。
对于噪音的控制,没有好的捷径可走,只能进行数据(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积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计算,合理设计同时正确的选用材料,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噪音控制,合理的设计结构很重要,同时对材料的选用也相当关键,作为我公司的目前状态,对隔热材料,由于试验费用(一般一种材料的单向特性测定费用在元左右)的昂贵,材料厂家和我们均没有进行强制性的控制,由于现在配套厂家的势力单薄,所供材料质量难以保证。
、试验设备和试验手段的匮乏。我公司进行噪声、震动有关研究用测试仪器及相关软件几乎为零,对于隔音降噪没有分析的实验数据可用。
、客车零部件的设计和客车材料的选用决不能随意为之,其中的技术研究至关重要,例如:一个风扇叶片的设计,同样风扇叶片与导风罩的固定连接又何尝不是有更多的学问在其中?设计和选材的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对待。三、对于隔音降噪技术水平的提升,建议从以下做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