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在重庆的战斗轨迹
作者:***
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11期
        1945年8月1日,“飞虎将军”陈纳德返美前,在重庆求精中学美军总部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抗战期间,他曾频繁出入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但通过记者招待会与众人话别,还是第一次。回溯重庆大轰炸,陈纳德说:“1939年至1941年的3年间,我曾在重庆。当时,重庆为全世界遭受轰炸最烈的城市。我亲见房屋毁于烈焰,死伤塞途。今再来渝,见渝市人民安居乐业,不复为空袭所扰,实引以为快。我自觉对解除重庆及其他的中国城市空袭的威胁,略有贡献,甚感荣幸……”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由于资料缺失,陈纳德及其领导的飞虎队于抗战期间在重庆的战斗历程,现在已经很难完整地还原。
        一支特殊的队伍
        1939年5月3日,日本海军航空队出动45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空袭重庆。当天,陈纳德刚好在重庆,他拿出望远镜和摄影机,在与主城一江之隔的山坡上,观察和记录日机编队飞行和投弹的全过程。
        这是他作为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养成的一个习惯,即每到一个地方,但凡遇到日机来
袭,他都会用摄影机拍下日机轰炸的过程,用于事后研究日本空军作战的特点。他还有一个笔记本,里面记滿了他对日机实施攻击、轰炸等战术的评述。
重庆红岩汽车        在重庆期间,陈纳德走访了当时正在保卫这座城市的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发现他们采用的“俄罗斯战术”(即在敌机后面50英尺处,用所有火力开火)难以击落日军的轰炸机。一名中国空军飞行员告诉陈纳德:“我们在1万8千英尺的高空飞行,日军飞机以1万5千英尺的高度前来侵犯,我们垂直俯冲下去向敌人开火,并在5千英尺的高度拉起。”陈纳德告诉他:“你们用那种方法,打不下轰炸机的。”对方回答:“是的,但他们也打不到我们。”
        陈纳德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情形,使我大伤脑筋。中国战斗机居高临下的攻击不奏效,中国防空部队队员只能射击到1万5千英尺,而敌人的轰炸机却能安详地游弋在1万6千英尺以上的高空。”陈纳德曾描述1940年9月13日的璧山空战:“1940年初秋,首批日本零式飞机以2万7千英尺的高度进犯重庆,就像盘旋在鸡上空的老鹰一样,中国战斗机还未搞清楚怎么回事便纷纷被击落……”
        正是在重庆的这段经历,让陈纳德发现和掌握了日本空军作战的特点与规律,并针对性地发明了“打了就跑”的空中游击战术。这种战术就是利用美制P-40战斗机的速度和俯冲
能力,迅速接近目标向敌机开火,然后俯冲离开,绝不在敌机防御火力范围内停留过长时间,接着再寻下一次攻击机会。
        “打了就跑”战术在陈纳德后来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即飞虎队)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战胜日本空军的重要法宝。陈纳德强调:“他们(指日军飞行员)都经过数百小时精确编队的飞行训练,并进行过整套的战术演习,他们以预定的战术投入战斗,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也不改变战术。他们的轰炸机将一直保持队形到最后一架被击落,战斗机也将一遍又一遍地故伎重演。”“我们的战术目的是破坏他们的队形,并让他们按我们的方式打。日本人一旦被迫离开他们的飞行计划,便会不知所措。他们严明的空中军纪,正好可以成为打击他们的有力武器。”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正式成立,指挥部设在云南昆明。成立之初,其作战的主要对象为滇缅地区的日军,但随后发生的几件大事,改变了陈纳德和飞虎队的命运。
        同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美国对日宣战。陈纳德接到美国军方命令,解散飞虎队,正式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参加对
日作战。因此,他必须重新思考在中国战场上的作战计划。
        1942年4月18日,美国空军中校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成功轰炸了日本东京等几座城市,并飞向中国江浙沿海地区降落。这次空袭引起日本朝野和军方的极大恐慌,日军在5月发动浙赣会战,企图摧毁中国空军在该地区的基地和前进机场。蒋介石拟抽调中国空军部队配合陆军作战,而当时中国空军正在接收美国援华作战飞机并进行训练,唯一能够立即投入作战的部队只有飞虎队。
        自璧山空战中国空军战败以来,重庆一直没有空军部队驻防,蒋介石担心日军对重庆实施报复性大轰炸。因此,他急令陈纳德率飞虎队进驻重庆,一方面担负重庆防空任务,一方面随时飞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