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
巴玉隧道位于藏南谷地,隧址区地面标高3 260~5 500 m,高差达2 300 m,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隧道起讫里程为DK190+388—DK203+461,巴玉隧道为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3 073 m。隧址区地层以花岗岩、闪长岩等坚硬岩石为主,地质构造复杂,最大埋深2 080 m,存在岩爆、放射性、危岩落石、冻害等不良地质,特别是岩爆问题突出,施工安全风险极大,属于Ⅰ级风险隧道。
巴玉隧道正洞预测岩爆段共计12 242 m,占其长度的94%,其中轻微岩爆段4 106 m,中等岩爆段5 922 m,强烈岩爆段2 214 m。岩爆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不一,形态多样,在世界隧道施工史上均属罕见。为有效应对隧道岩爆,对掌子面前方的地应力、岩爆预警和预防、岩爆等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原隧道岩爆施工风险动态管控措施。
2 隧道岩爆定义、分类及危害
2.1 岩爆的定义、分类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隧道开挖后岩体内部存储的应变能突然释放,或者是原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由于外部扰动,开挖临空面岩块剧烈弹射或脱离母岩的动力学现象。隧道开挖前后,围岩处于高应力状态,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爆现象会突然发生。
依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c、最大主应力σ1和洞壁最大切向应力σmax,将岩爆划分为4个等级: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强烈岩爆、剧烈岩爆[2]。岩爆预判标准见表1。
表1 岩爆预判标准
隧道掌子面的岩性条件和岩层地应力的大小是产生岩爆的2个决定性因素。岩爆的发生必须在岩体中先存储能量再释放能量,直到岩体最终被破坏并脱离母岩。因此,岩爆是否发生及其表现主要取决于岩体中是否储存有足够的能量,是否具有释放能量的条件和方式[3]。
2.2 岩爆发生位置、危害及等级判定
2.2.1 岩爆发生位置
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但在隧道开挖施工时突然发生,大部分岩爆发生在掌子面及后方2~3 个洞径范围内,有时在掌子面后方几百米处仍会发生。岩爆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爆破后2~6 h。岩爆发生时岩石呈棱片状、薄片状、块状和板状,伴随着劈啪声和清脆的爆裂声,岩体深处偶有闷雷声传出,零星间断或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岩爆持续数天)。巴玉隧道随着掘进的进行,埋深越来越大,正洞各掌子面均已进入中等或强烈岩爆区域,施工中岩爆频发,严重影响施工生产安全与进度[4]。
通过对已发生岩爆事件的大量统计,巴玉隧道岩爆常发生在地质结构较完整的Ⅱ级和Ⅲ级围岩段和构造应力较集中的破碎带。据现场统计,岩爆发生部位以拱腰为主,占比75%以上,边墙、掌子面、拱顶发生概率较小。
2.2.2 岩爆的危害
①岩爆弹射的石块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伤害;②对大型机械设备如
钻孔台车、湿喷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施工机械造成损坏,维修和更换设备的频率增加;③中等及强烈岩爆地段,伴随着拱顶、拱腰垮塌,施工安全风险增加;④岩爆发生时,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需要停机等待,造成工效严重降低,工期不可控;⑤岩爆产生的爆坑,引发的垮塌区域,需要钢拱架、钢筋网片、混凝土等填充,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增加[5]。
2.2.3 岩爆等级的判定
施工过程中对硬岩段的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地应力、开挖、爆破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岩爆的发生范围、影响深度、岩石形态及运动特征、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微震监测数据及现场地质条件,结合已有的岩爆判据判定岩爆等级[6]。
3 隧道岩爆段施工措施北方奔驰
3.1 轻微岩爆段
在巴玉隧道进口DK190+997—DK191+047,DK191+237—DK191+287 等段落,经岩爆预测发生轻微岩爆的概率为88.1%,无岩爆的概率为11.9%,说明有轻微岩爆的风险。
开挖至DK191+020—DK191+030 和DK191+248—DK191+275 段时,掌子面发出轻微噼啪声、撕裂声,岩体表面出现分层、松脱、剥离现象,持续时间短,对施工干扰小,人员机械停机,等待应力释放。
现场采取的措施:①开挖每循环不得超过3 m,尽可能全断面开挖,一次成型,减小对围岩的扰动。②及时在掌子面和洞壁喷洒高压水,洒水量在0.8~1.2 m3∕m,降低围岩应力。③在岩爆发生段落拱墙布设长2 mϕ22的砂浆锚杆,环向和纵向间距均为1.5 m。锚杆注浆材料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硅酸盐和砂子(要求粒径小于2.5 mm),水灰比0.38~0.45,胶骨比1∶0.5~1∶1,且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20。④在岩爆发生段落拱墙布设ϕ6 钢筋网,网格间距25 cm×25 cm。采用厚8 cm 锚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的强度、厚度及其与岩面黏结力要求。
采取锚网喷支护后,由于加入了钢纤维,初喷混凝土强度和整体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抵抗轻微岩爆造成的破坏,深入岩层的系统锚杆可将岩体黏结起来,增加岩体强度,抵抗岩
体张裂破坏[7-8]。
3.2 中等岩爆段
在巴玉隧道进口DK191+439—DK191+489、出口DK201+443—DK201+493 等段落,经岩爆预测发生强烈岩爆、中等岩爆、轻微岩爆的概率分别为0.5%,55.3%,28.1%。无岩爆的概率为16.1%,说明有中等岩爆的风险。
开挖至DK191+445—DK191+478 和DK201+460—DK201+480 段时发生中等岩爆,掌子面发出清脆的爆裂声,岩体表面松脱、剥离严重,岩爆持续时间长,有随时间推移向深处发展的趋势。剥落岩体呈透镜状、棱板状。爆坑最大深度0.7 m,岩块弹射最大距离3 m。现场采取的施工措施:①掌子面初喷10 cm 厚CF25 钢纤维混凝土封闭,进尺控制在2.5 m 以内,尽可能全断面开挖,一次成型,减小对围岩的扰动。②及时在掌子面和洞壁喷洒高压水,洒水量为1.0~1.5 m3∕m。采用超前钻孔应力解除法释放部分围岩应力。③爆破后开挖面及时初喷5 cm 厚CF25 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用量为1.0 m3∕m,采用ϕ6钢筋网,网格间距25 cm×25 cm。打设长3 mϕ25 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间距1.0 m × 1.0
m,梅花形布置。安装时锚杆垫板要将钢筋网压住后再复喷C25 混凝土5 cm,混凝土用量为1.0 m3∕m。
通过加密加深涨壳式锚杆,增加钢纤维混凝土初喷厚度,达到快速支护效果,基本控制了中等岩爆。
3.3 强烈岩爆段
在巴玉隧道进口DK193+569—DK193+599、出口DK201+490—DK201+525 等段落,经岩爆预测发生强烈岩爆、中等岩爆、轻微岩爆的概率分别为65.5%,25.5%,7.2%,无岩爆的概率为1.8%,说明有强烈岩爆的风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