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姿 中篇
在讨论骑姿的时候一定会提到就是自行车装配(Bike Fiting
C.D.的实际心得认为这根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但这个议题很特别,资料很少,说法很多!不知道多数作者是不是因为设定不当产生运动伤害后担心需负赔偿责任,所以均简单带过。在日文杂志里讲到setup的部分也仅举例而无相关说明。,再者就收集的资料中各种论述均有,甚至相反,实难认定何为真理,这篇文章车友不妨定位成一个参考而不是金科玉律,毕竟每个人的身体均不相同,最适合的设定是要多加尝试。
另外 我假定这篇文章的读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公路车骑乘经验,也有一台现成的公路车可当调整的参考。车子设定的目的是为了100km以上的竞赛目的,一半山路一半平路的使用范围。先订出这些背景条件很重要,在计时赛与1~200km的长途公路竞赛与登山赛….在设定上完全不同。
Bike fitting,先谈最适合尺寸!什么是最适尺寸?请教过目前有订制车服务的高阿丹先生下的定义:
1一定骑的很舒服。
2有最大的调整空间。
在这个原则下,如果一台车要去「适应」,基本你的设定就有再调整的必要,我们可以同意设定没有对错,但一定有范围,不然车厂没有必要做出那么多尺寸的车架供车友选择。哪一个规格是可以提供「最舒适」与「最大的调整空间」?可由一些步骤来尝试。

第一件事,决定你的曲柄长。
在这个部分,到的数据有:身高的1/10 、股骨长的18.5%、腿长x 等等的参考数据,总括而言,太长的曲柄不利回转,太短的曲柄不利爬坡。我的身高166,胯下长78cm 依各种算法都是在170mm以下倒是不用费心,我也试骑过172.5mm腿长的曲柄,完全就是个不舒服。如果还想多了解可参阅EUAQ 版的6649篇谈曲柄长的文章。另外Campy ‘07年新推出了177.5180的腿长,可提供长腿车友更多的选择。

第二件事,座垫高与膝回转点。
坐垫高:
有几个公式就是跨下长的0.865=BB到坐垫顶面汽车坐垫买什么样的好或是 x 1.09 = 踏板轴心到座垫表面的距离,可以用这个长度作为的起始设定点,因为实际上踏板高低、坐垫软硬、踩踏的方式都会影响这个高度,甚至有车友视登山或平地作不同 的设定。另一个设定方法是坐在椅垫上脚后跟放在踏板上以腿打直的高度设为坐垫高;另外,也可由背后观察踩踏时屁股会不会左右摇摆作为高度的确认。另外补充: 高度并非一成不变,登山赛调低一点,平路调高一点有助踩踏,一般约是在3mm的范围内作调整。另外,随着膝回转点改变,要重新检视坐垫高度需否须配合作调整。
调整坐垫低,C.D.习惯先在黑呦哟的座管上贴上一截白的电器绝缘胶布作记号(调高的话在切齐坐管束的位置,降低时先贴在预量位置 ),再来微调。

膝回转点:
这个设定方式争议颇多,各方论述均有,最常见的设定点是在膝回转点切齐踏板轴中线或是膝盖前缘切齐踏板轴前缘( 也有一说法:曲柄水平时,从前脚膝盖前缘的垂直线切过曲柄前缘 ),以这个位置为中心点,膝转点越靠前,股四头肌使用就会多于臀大肌,加速快、力量大、耐力差,适合短距离高强度的使用方式,例如短距离的计时赛….( 这点也可在计时赛车坐管角普遍垂直于公路车上观察的到,只不过计时赛车的设定还有更多是对风阻的考虑 )膝转点越靠后,则相反,臀大肌使用多于股四头肌,力量小、耐力佳、适合长程公路赛。在台湾有众多订制车经验的赫兹工作室白老板建议以破百公路赛的使用情况,膝转点后退约2~3cm,可保有舒适的骑乘来应付85%的巡航输出,在需高输出时臀部一用力,转点会往前偏移回到中心点位置便于使用快肌的出力。我在改过设定后骑熟悉的台北~福隆破百公里路程后感受明显差异( 并不仅调整了膝转点,包括坐垫高、手把坐垫高度差等均重新设定,设定过后不需用力,不需意念思考,骑乘姿势自然就是前一篇转髋的骑姿,让我感到非常神奇!)
事实上调整漆回转点并不是前移动座包或是换一个座杆这样单纯。车架在设计时是已经考虑了座杆的OFFSET原设计位置是在坐管的中心线对上坐包中心线再后退1mm左右,ITALY品牌来说坐包大多设计在 27.6cm,从坐包前缘量到13.9mm 的位置对齐车架坐管中
心线(不是坐杆)这个坐包位置就是车架的原设计点,这时检查一下你的膝回转点是否符合骑乘目标,如果是,那这个车架的座管角度非常适合你,如果不对,再检视一下偏差值作修正,如果偏差太大,那么你就要考虑更换车架,或尝试订制一个车架。大幅调动坐垫只是削足适履,改变了车架原始设计的特性包含重心...等性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