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流水线案例分析
在20世纪初的美国是“大王”频出的时代。铁路大王斯坦福、银行大王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耐基,当然,还有汽车大王福特。虽然同是被称作“大王”,但我更认为福特和之前的大王有了本质的不同——福特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而其他人只是成功的生意人。
亨利·福特为制造汽车而生。15岁的时候,福特就在自家的工具间里制造出了一台内燃机。1887年,24岁的福特进入爱迪生的电灯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10年之后,福特辞去工程师的职位,在底特律和别人合伙创立了汽车公司。直到1947年去世,福特一生都在领导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1936年,福特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慷慨地捐助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改良等事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福特基金会的捐助额一直名列美国榜首。
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1913年8月一个炎热的早晨,当工人们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大规模生产就此开始了。犹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工厂,福特的这一创造成为人类生产方式变革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煤、铁、砂子和橡胶从流水线的
一头运进去,有2500辆T型车从另一头运出来。在这座大工厂里,有多达8万人在这里工作。1924年,第1000万辆T型汽车正式下线,售价从最初的800美元降到了260美元。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
流水线彻底改变了汽车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成为现代工业的基本生产方式。时间过去了将近100年,流水线仍然是小到儿童玩具大到重型卡车的基本生产方式。
流水线之前,汽车工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当时汽车的年产量大约12辆。这一速度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所以使得汽车成为富人的象征。福特的梦想是让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所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是关键。只有降低成本,才能降低价格,使普通百姓也能买的起汽车。
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空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最终,经过多年努力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流水线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和其他子过程并行运作。福特的流水线不仅把汽车放在流水线上组装,也花费大量精力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福特把装配汽车的零件装在敞口箱里,放在输送带上,送到技工面前,工人只需站在输送带两边,节省了来往取零件的时间。而且装配底盘时,让工人拖着底盘通过预先排列好的一堆零件,负责装配的工人只需安装这样装配速度自然加快了。他在一年之中生产几十万辆汽车,这个新的系统既有效又经济。结果他把汽车的价格削减了一半,降至每辆260美元,1914年,一个工人工作不到四个月就可以买一辆T型车。
流水线的意义它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一个个的环节,工人间的分工更为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制成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尤其是多样的日用品在流水线上变成了标准化商品。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情,汽车工业迅速成为美国的一大支柱产业。
在老生产方式即使再增加儿个工厂也应付不了日益增多的订单必须改变生产方式了。1908年,福特请了位能人沃尔特·弗兰德斯进厂协助工作。弗兰德斯是公认的工业生产专家。
亨利与他商定,聘他为生产经理,如果他能在一年内生产出一万辆车,则发给他二万奖金。
福特卡车如今,汽车行业在中国开始扮演差不多的角。在广东南海的本田汽车配件厂里,两位技工学校毕业的工人领导了中国汽车行业中第一次罢工,罢工的诉求是增加工资。在100年前福特的工厂里,一名一线工人购买一辆自己生产的T型车需要3—4个月的薪水。100年后,本田工厂的工人购买一辆最廉价的汽车至少需要3—4年的薪水。尽管这样,学者们仍然为中国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而忧心忡忡。
拥有最低价的员工,就拥有最有竞争力的公司,也就拥有了最具价格优势的产品,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这种逻辑一直主宰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19XXXX日,亨利·福特走完了他技术员—工程师—创业者—企业家慈善家的路程。葬礼那天,美国所有的汽车生产线停工1分钟,以纪念这位“汽车界的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