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中国经济观察
China Economic Observer
2015年春季(总第40期)2015年3月14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
林毅夫: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1)
黄益平:货币政策转型问题思考 (13)
会议上半场问答 (20)
:走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理论误区 (24)
宋国青:工业资产负债率下降的含义 (33)
会议下半场问答 (42)
2015年第1季度朗润预测 (45)
朗润预测特约机构名单 (46)
联系人:张杰平电话:(010)6275-4799 E-mail: ccerobserver@nsd.pku.edu
解读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本文首先解读了2014年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发展态势,指出2014年我国7.4%经济增长率是来之不易且令人欣慰的,并在经济结构和收入结构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改善,但同时也提出了包括融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内的期待改善的地方。然后,本文解读了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率7.0%这一目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为了能力争达到超过7.0%的经济增速,本文指出了几处思路上、认识上的误区和问题。
一、来之不易的2014年经济发展增速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先讨论的是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2014年我国预期经济增速设为7.5%,实际经济增速是7.4%。尽管7.4%的增速与预期相差0.1%,但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与总理的看法一致。因为,从国际的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世界上所有主要经济体年终盘点的经济增长率都与年初的增长预期有较大的差距。2014年初,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欧元区增长率可以达到 1.1%,但实际上2014年欧元区增长仅为0.8%,比预期减少了近30%;日本虽然有安倍经济学,又采取了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2014年年初预计增长率可以达到1.4%,但实际增长却只有0.2%,如果再考虑到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事实上日本经济还在衰退;美国去年二季度增长率4.7%、三季度5.0%,但四季度只有2.2%,全年增长率仅为2.4%,比年初预期的2.8%低0.4%,下滑超过15个百分点。而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的中国,在受到这样不利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仍然能有7.4%的增长率成绩,十分不易。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的贸易增长率是16%、17%,但去年年初的贸易增长是7.5%,而综合全年只有3.4%,因而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率能达到7.4%的确不容易。不仅如此,2014年的经济结构有不少的改善和亮点,例如高端装备业、互联网金融、网购、快递行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收入结构也在改善,2014年农村纯收入增长达到9.2%,高于城市居民纯收入的增长。在环境方面,尽管雾霾问题还比较突出,但实际上2014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减少了。
当然,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我国需要和期待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去年经济增长的下滑(
包括今年年初的经济下滑)主要还是来自于投资增长下降的压力,2014年投资增长的目标是17.5%,但实际只有15.3%,消费虽然在增长,但没有弥补回来。而且,2014年政府在稳增长的目标中采取了定向降准、降准和降息的货币政策,期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结果发现融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另外,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也同样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2015年7.0%增速目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汽车网购
关于2015年的经济安排,外部环境有很多不确定性,比较严峻。发达国家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真正复苏,同时,关键性、结构性的改革还未在这些国家得到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下,2015年的工作安排仍是秉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实现现代化,因而,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速,2015年的增长目标是7.0%左右。首先,这一目标是合理的: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内部需求仍需启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例如虽然我国现有的部分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中国大部分中低端产品的产业,中长期下仍有向中高端产业进军的升级空间,因此需要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城镇化和环境改善也有进步的空间,同样需要投资新的生产设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在上述这些点上,我国都有比发达国家更有利的条件和投资机会。以上几点,就是在面对整个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跟发达国家最大的不同。发达国家的经济下行、衰退从2008年开始已经6年多了,但始终没有复苏起来,是因为缺少好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其产业是最前沿的,难以产生再向前发展的新思路,不像中国有巨大的产业升级的空间。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城市化和环境都已
经发展到稳定状态,投资机会也比较有限。因而,在判断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时,不能简单拿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作为参考,因为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条件,应该发挥出来。
中国除了有高经济回报率和社会回报率的投资机会外,还有很好的投资条件。我国政府负债占GDP比重不到50%,而且政府也在积极地改善债务结构问题,2015年政府就将用一万亿的地方政府债来置换在银行的欠账,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政府的可投资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是相当多的。而且,我国民间储蓄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将近4万亿的外汇储备也相当高,具备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好的投资机会。以上三点,就是在面对整个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国际周期性下行的时候,虽然也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但可能会受到政府财政情况不好或是外汇储备不足的限制。因为,对于我国而言,有投资创造就业,进而带动消费和再投资,那么即使外部条件不好,7.0%的目标也是合理的。
同时,这一目标又是必要的:第一,经济增速与就业的关系。2014年我国就业情况是很好的,有1320万的就业机会,但2015年若没有7.0%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好,再加上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好的未来预期,就业就会出现问题;第二,经济增速与金融稳定性的关系。如果企业对未来增长的预期不好,经营状况变差,经营坏账就会随之增加,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第三,经济增速与经济发展目标的关系。十八大我国提出了“两个翻一番”,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也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因为之前几年我国经济增速都比较快,综
合下来,2015年到2020年的平均增速达到 6.6%就可以实现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实现较困难,理论上虽然可以靠收入分配往劳动者这边倾斜来帮助实现第二个翻一番的目标,但会导致企业的盈利状况变差,甚至企业倒闭,而造成更大的金融风险,反而无法达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因而,为了同时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需要保持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速;第四,经济增长与国
际竞争对手压力的关系。若采用通用的产出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率,2014年印度增长率为7.5%,已经超过中国,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并形成一、两个百分点的差距。因为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任何国家的发展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分工、招商引资、出口导向等,都可以保持十至二十年甚至更长的高速增长。例如中国也从利用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出口产业这一比较优势赢得了长期的高速增长。那么世界上其他工资水平低的地区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也可能会实现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印度的人均GDP不到中国的1/4,工资水平也比中国低,而且新上台的印度政府积极推行招商引资、出口导向的政策,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如果印度抓住这个机遇,很有可能迎来十年二十年8%、9%的高速增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虽然保持了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却没有出现过金融危机,但仍然引起大家对体制机制有很多信心不足的地方。那么一旦竞争对手高速增长,而我国自身却又出现经济增长问题,就很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秩序。
基于以上论述,未来我国将如何应对新常态下我国面对的竞争和自身的问题呢?第一,加速进入高收
入国家行列。如果未来五六年能够维持7.0%甚至再高一点的增速,加上人民币升值,2020年可以实现人均GDP达到12615美元的目标,从而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再以印度为对比的对象。第二,积极有为地帮助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洲这样可以承接的地方,非洲人口数量庞大,约有十亿之多,工资水平和印度一样也很低。这样一来,既避免这些企业在国内渐渐倒下去,同时又避免被印度抢先而错失发展良机,还能带动非洲出现一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来增加我们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为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2015年保持7%左右的增长,而且最好是右,而不是左;并且在2020年之前,都保持在7.0%左右,而且力争超过7%是必要的。
三、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思想误区
回归到具体操作中,我们要先解决几个思路性的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和误区。第一个问题认为雾霾是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因而认为经济增速慢一点,雾霾问题就会相应得到改善。然而事实上,印度过去36年的增速都低于中国(1979年印度人均GDP是227美元,我国为182美元,印度高出中国15%;2014年印度人均GDP是1626美元,我国为7572美元,印度不到中国的1/4),
但印度的雾霾问题却比中国还严重。所以仔细分析一下雾霾问题,发现并非能简单的与快速增长挂钩。究其原因,首先,雾霾问题与发展阶段有关,老工业化国家,例如英国、德国、美国,在制造业阶段时期环境也很差,因为制造业能源使用密度高,排放密度也高,我国目前就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
的发展阶段;其次,我国能源结构以有比较优势的煤炭为主,污染更多些;还有与环境质量也相关。因而,要改善这种局面,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快进程迈入以服务业为主的高收入阶段,缩短停留在制造业为主的这一发展阶段上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认为我国投资造成很多产能过剩,因而应该降低投资,变成以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我国产能过剩的部门主要集中在钢筋、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建材部门,无法靠消费消化掉,一旦投资减少了,反而对这些建材需求减少,造成产能更过剩。实际上,在讨论降低投资、增加消费的这一策略时,
不应该一概而论,应该有产业的侧重点。在产能过剩的部门再加大投资的确是不合适的,但是将投资转移到那些能进行产业升级的部门或是基础设施不足、有助于环境改善、加速城市化的部门,就不会有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反而是补短板。投资应当是投向那些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投资,从而促进就业和收入,拉动消费,保持高速经济增长。
第三个问题是,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在财政政策最多的2008年到2012年,政府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比企业低,因而现在政府不应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这可能不完全正确。首先,当时企业不愿意做,政府才去做;其次,这些研究时忽略了投资的长期回报和正外部性,从而低估了政府项目的投资回报;再有,一直以来企业缺少激励来做基础建设,因为大部分基础建设的长期回报率是比较低的。如果政府
再不做的话,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搁置,例如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基础设施的瓶颈,增加了民营经济的成本,阻碍了经济发展。政府对基础设施有责任,即使回报率可能低一点。所以,政府需要拿捏的是什么时候做最合适。在经济很景气的时候,政府多做会导致经济过热;但在经济下滑时候,民营投资不足,各种建材成本又比较低,政府来做这种投资活动是最好的。在2009年的时候我一直提倡:经济下滑,是政府来做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时候。这一观点去年十月份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出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在国际上开始形成一个共识。
综上,如果我们能克服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将中国的有利条件利用起来,那么2015年实现7.0%左右的经济增长,完全是有可能的,是合理和必要的,并且很有可能是在7.0%之右,而不是在7.0%之左。
(本文根据林毅夫教授于2015年3月14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40次季度报告会的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林教授审订)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or 2015
Justin Yifu LIN
Former Chief Economist and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the World Bank
Honorary Dean of 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 Peking University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sit
uation of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14, and points out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which is 7.4% in 2014 is hard-won and comforting. Besides,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come structur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But also China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financing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food safety issues. Then,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y it is reasonable and necessity to mak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n 2015 come to 7.0%.Finally, in order to reach more than annual GDP growth of 7.0%, 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