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治理MARKET
财务共享实施对于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湖北经济学院  李雅堤,王金科
摘要:本文以沪深A股2013年-2015年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财务共享实施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背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务共享实施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财务共享;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229-0002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首次将财务共享服务应用于实践中。中兴通讯是我国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自此,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对财务共享领域进行探索。2013年末,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表示支持企业实施鼓励财务共享模式,提高信息化程度。根据ACCA《2018年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我国自2013年进入财务共享建设的发展期。财务共享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大企业
内部冗杂的财务流程,还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和风险管控的加强。财务共享从企业的流程再造出发,使企业成本降低、资源优化组合及财务效率提升,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时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财务共享实施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财务共享与应计盈余管理
Schulman等(1999)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公司各部门的资源整合集中,统一进行财务工作,达到降低成本、高效服务的目的。国内学者认为财务共享中心是将集团内和子公司分散的财务业务整合到可以统一操作的系统中,从而加深账务处理、费用报销、报表编制的标准化程度。财务共享可以解决大集团的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对市场反映滞后,内部岗位职责混乱等问题。JanssenM.(2008)和黄庆华(2014)研究发现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除了成本降低,提升工作效率,还有加强内控与风险管理。许汉友(2019)认为财务共享的实施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控制风险效果。
盈余管理虽然会使公司看起来利润充沛,但是长远来看会损害公司的价值。Doyle(2007)和Chan(2008)指出,内控缺陷不仅使得内部经营管理流程混乱不堪,徒增交易成本,还会引发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王雄元等(2009)和陈俊等(2010)研究发现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减少信息不
对称能增加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从而有效
的抑制管理层操纵应计盈余的发生。吴蒙和
魏文君(202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具有十分
显著的抑制应计盈余管理的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的实施通过流程再
造、重新设置内控流程提高了企业的数据传
递的准确性和透明化程度,提高了企业的管
控能力,保障了信息的质量,从而抑制企业
应计利润的操纵,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据此提出假设1: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
心的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二)财务共享与真实盈余管理
真实的盈余管理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操
作更加隐蔽,难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区
分,对企业价值损害更大并且不易被审计师
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五个再造”
使财务运营和财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提升
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内部控制的管控
力度(张庆龙,2015;魏晓晨,2018)。
但是随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的提升,应计盈
余管理活动会逐年递减,而真实盈余管理逐
年递增(胥朝阳和刘睿智,2014)。但曹国
华和骆连虎(2015)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内部
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
为。也有学者认为这两者在统计学上并不存
在显著的抑制关系(邹娟,2020)。
综上所述,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内控水平提升,其应计
盈余管理行为被抑制,管理层很可能转而采
取不易被发现和甄别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据
此提出假设2: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
业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三、主要变量的衡量和模型设计
(一)真实的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方法,
利用如下四个模型,
衡量真实的盈余管理。
(1)
(2)
(3)
(4)
利用公式(1)、(2)、(3)分别计算
操纵性经营现金流量(ReCFO)、操纵性生产
成本(ReProd)、操纵性酌量费用(ReExp)。
再将这三个公式分行业、年度回归所得的残
福特公司简介差值带入公式(4)计算真实盈余管理(REM),
该值绝对值越大,表示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下标i表示公司,下标t表示年度,CFO表
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A表示资产总额;
REV表示营业收入;ΔREV表示营业收入的变
化额;Prod为生产成本;DISExp为酌量性费
用,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
(二)应计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参考Dechow(1995)修正的Jones
(1991)模型衡量应计盈余管理
。具体模型
如下:
(5)
(6)
(7)
NDA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TA为总应计
利润,为营业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的净额;A为总资产;ΔREC为应收账款变
动额;PPE为固定资产净额。DA为操控性应
计利润,DA的绝对值越大,应计盈余管理
的程度越大,相对应的会计信息质量就越低。
(三)DID模型的构建
本文构建如下DID模型(8)、(9)分
别检验财务共享的实施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
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雅堤,生于1994年,学生,会计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财务共享。
229
230
区域治理
MARKET
(8)(9)
具体DID 模型变量定义见表1。
四、研究结果(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DID 模型需要对照组与实施组两种样本,本文选取2013年—2015年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沪深A 股10家上市公司为实施组,选取与之相似的16家企业为对照组,该模型还需要财务共享发展期前和后两组数据,我国自2013年进入财务共享建设的发展期,所以选择2011年—2012和2018年—2019年的数据,同时剔除金融服务业、ST 以及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取得103组样本。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和国泰安数据库。
(二)基于DID 模型的财务共享对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应计盈余管理的平均值为0.053,标准差为0.057,而真实的盈余管理平均值为0.238,标准差为0.228,说明公司的真实的盈余管理调整幅度更大。不管是那种盈余管理方式,长远
来看都会减损公司的价值。
2.回归分析
本文全部变量通过了方差膨胀因子检验,证实这些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表3为两个DID 模型的回归结果,在模型(8)中T*I 的系数为负,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财务共享对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验证了假设1。营业周期与应计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说明周转越慢的公司,越有动机和时间去进行应计盈余管理。模型(9)中T*I 的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能促使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操作,假设2未得到验证。原因可能是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公司都是在
其所属行业排名靠前的大规模的公司,而从模型(9)中可以看出公司规模与真实的盈
余管理在10%水平上显示负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逐步减少。
表3 
DID模型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1%、5%
和10%的显著性水平。
五、结论
本文选取部分具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实施财务共享能否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结果表明财务共享的实施能很好的抑制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优化了内部流程,降低成本,整合优质资源,提升了财务信息传递效率,从而抑制了应计盈余管理。但是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促使企业转向真实盈余管理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正向关系。
参考文献
[1]胥朝阳,刘睿智.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吗?[J].会计研究,2014(7):52-59+99.
[2]雷新途,汪宏华.政府反腐风暴提高企业盈余质量了吗[J].会计研究,2019(12):47-49.表1 DID
模型变量一览表
表2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