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气囊
气囊
做为车身被动平安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翻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平安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
装有平安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英文名称中强调了平安气囊是辅助性的设备,应该与平安带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正确的保护作用。可惜的是中文名称中忽略了这一点,容易给用户带来误解,以为仅靠平安气囊就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其实,假设不配合平安带使用的话,在某些情况下,平安气囊展开时会对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正驾驶位的气囊装在方向盘的中间位置,副驾驶位的平安气囊安装在正前方的平台内部,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因为正面发生的猛烈碰撞会导致车辆前方大幅度的变形,而车内乘员会随着这股猛烈的惯性向前俯冲,造成跟车内构件的相互撞击,另外车内正驾驶位置的平安气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发生碰撞时方向盘顶到驾驶者的胸部,防止致命的伤害。
侧面气囊系统是保护汽车遭侧面碰撞以及车辆翻滚时乘员的平安一般安装于车门上,在车辆遭到侧面碰撞会导致车门严重变形,以至于无法开启车门,车内乘员被困于车内,侧面平安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
随着整车被动平安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在一些高档豪华车中出现了高达30几个气囊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颈部、膝部、甚至是在车顶的两侧会配有两条管状气囊,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有效的缓解来自车顶上方的下压力,配合侧面气帘能够有效的保护乘客的头部和颈部。膝盖局部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翻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车外气囊系统又叫保险杠内藏式气囊。当汽车在正面碰撞行人时,气囊迅速向前张开和向两侧举升,托起被撞行人同时防止行人跌向两侧。目前车外气囊系统正处于研制阶段。
平安气囊的概述
平安气囊是汽车被动平安中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它的保护效果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有关平安气囊的第一个专利始于
1958年。1970年就有厂家开始研制可以减轻碰撞事故中乘员伤害程度的平安气囊;20世纪80年代,汽车生产厂家开始逐渐装用平安气囊;进人90年代,平安气囊的装用量急剧上升;而进入新世纪以后,汽车上普遍都装有平安气囊。
汽车平安气囊系统〔简称SRS〕是辅助平安系统,它通常是作为平安带的辅助平安装置出现。平安带与平安气囊是配套使用,没有平安带,平安气囊的平安效果将要大打折扣。据调查,单独使用平安气囊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单独使用平安带可使事故死亡率下降42%左右,而当平安气囊与平安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由此可见,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最大可能的降低事故的死亡率,平安气囊系统必然作为平安带的辅助系统出现。
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平安带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使乘员的身体不至于撞到方向盘、仪表板和风窗玻璃上,防止乘员发生二次碰撞;同时防止乘员在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
下被抛离座位。平安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爆炸的化学反响,隐藏在车内的平安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设备碰撞之前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从而到达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平安气囊系统称为SRS,相对于平安带,平安气囊只是一个辅助保护设备。平安气囊是用带橡胶衬里的特种织物尼龙制成,工作时用无害的氦气填充。此系统由一个传感器激活,该传感器用于监视碰撞中汽车速度减小的程度。在碰撞发生的早期,平安气囊开始充气,平安充气大约需要秒。平安气囊可以非常快的速度充气十分重要,这能确保当乘客的身体被平安带束缚不动而头部仍然向前行进时,平安气囊能及时到位。在头部碰到平安气囊时,平安气囊通过气囊外表的气孔开始排气。气体的排出有一定的速率,确保让人的身体部位缓慢地减速。由于平安气囊弹开充气的速度可高达320公里/小时,碰撞时如果人的乘坐姿势不正确,将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
如果前排装备了平安气囊,不要让6岁或140CM以下的儿童坐在前座,更不要将婴儿座椅安置在前乘客座。
平安最为重要 现场爆破的平安气囊是VOLVOS80的双段式前平安气囊,分为两段激活式,能够根据碰撞强度设定气囊的充气压力,更加人性化地保护驾驶者的人身平安。严重碰撞时,气囊迅速充气,压力最大;非严重碰撞时,气囊先充70%的气体,经过秒的间隔后再充30%的气体,从而来减小充气压力,让人的头部与气囊更柔和地接触。VOLVOS80轿车配备有22个平安气囊,有前部先进的双段式平安气囊,安装在前乘客座上的保护乘客胸部的SIPS防侧撞气囊,还有保护侧面乘客头部的IC气帘等。
瑞典VOLVO轿车以平安高质闻名于世,1959年VOLVO的工程师创造了三点式平安带,至今已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正面撞车时,平安带是最重要的平安设施,但实际上在严重碰撞中它也只能防止头部受重伤。因为尽管有平安带,但在发生严重碰撞时人的上身还是会由于巨大的惯性而往前冲。所以平安带只有与气囊配合起来,才能使乘客在重大事故中得到最好的保护。
化学原理:汽车的平安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响,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
水蒸气]
平安气囊的来由
平安带自创造之后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但在强烈的碰撞发生时,前座驾乘者的头部和胸部还是很容易受到伤害,于是平安气囊便诞生了。众所周知,气囊对冲击的缓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它会充分吸收驾乘者的局部冲力,辅助平安带保护驾乘者。于是更多的气囊出现在了驾乘者的头部和侧面。例如VOLVO公司开发的SIPS〔车侧碰撞防护系统〕的防侧撞气囊和IC
System〔充气保护屏障系统〕的充气帘。这些保护系统向驾乘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平安保护,一旦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侧撞或翻滚,平安带加上平安气囊将全力保护驾乘者的平安。
平安气囊的结构原理
现代平安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缓冲气囊、气体发生器及控制块〔电脑〕等组成。
3.气体发生器。平安气囊系统要求气体发生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30 ms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产生的气体必须对人体无害,且不能温度太高,同时要求气体发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气体发生器主要有:压缩气体式、烟火式和混合式三种型式。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一种气体发生器。
4.控制装置。一般集成在微计算机中。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电控装置接收多个传感器传来的车身不同位置的减速信号,经过反复不断的分析、比拟、计算,决定是否发出点火信号。要求控制装置能够在复杂的碰撞情况下作出非常准确的判断,点火时刻也必须精确控制。
虽然平安气囊在结构上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根本一致。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
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装置〔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那么控制装置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或传感器直接控制点火,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响,产生N2或将储气罐中压缩氢气释放出来充满碰撞气袋。乘员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上排气孔的阻尼吸收碰撞能量,到达保护乘员的目的。
平安气囊根据安装的位置及保护对象不同,主要分为:对驾驶员进行保护的气囊,装在方向盘内,防止驾驶员与转向盘、仪表板及前挡风玻璃发生碰撞;对前排乘员进行保护的气囊,装在仪表板内,防止乘员与仪表板、前挡风玻璃发生碰撞;对后排乘员进行保护的气囊,一般安装在前排座椅的靠背上后部或头枕内部,防止乘员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由于后排乘员受到的伤害程度较轻,后座椅平安气囊一般只在高级轿车上使用。
平安气囊的化学原理
汽车的平安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响,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水蒸气]
新型平安气囊参加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头部产生的伤害,特别在乘客未佩戴平安带的时候,可导致生命危险。具体形式有:
1.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剩余气体,并且到达最大压力。总的来说,两级点爆的最大压力小于单级点爆。这种形式,压力逐步增加。
2.分级释放压力方式,囊袋上开有泄压孔或可调节压力的孔,分为完全凭借气体压力顶开的方式或电脑控制的拉片Tether。这种方式,一开始压力到达设定极限,然后瞬时释放压力,以防止过大伤害。
气囊翻开条件
为了保证平安气囊在适当的时候翻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平安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翻开。
平安气囊翻开需要适宜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
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平安气囊才可能翻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翻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公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翻开。
平安气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