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班级: 机自0904
姓名: 太原科技大学      学号
                第一作者 
大众
                      指导教师 
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食品安全真正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处理以及对于广大民众消费团体来说,食品安全知识是否健全,对中国某些食品法令是否了解,对购买食品时是否注意到食品安全等,是我们本次调查报告的主旨。
关键词
社会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
一、问题与背景
  在过去,人们愁的是吃不饱,吃不好。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吃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科技化”。但是即便在奥运会上再多拿几十块金牌,也无法遮蔽中国人体质差的缺陷,这与人们所吃的东西不无关系。再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北京的漂白蘑菇到三氯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上海的毒龙虾,再到最近柑橘中的蛆虫事件、“毒西瓜”等“黑幕”的曝光,瘦肉精、苏丹红、激素、添加剂、素等名词使人们“闻风丧胆” ,使得民众迷茫着到底吃什么才是真正放心的,一时间食品的安全问题 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和民众关心的重点。而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企业、消费者是主体,国家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协调,企业依靠它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技术来保障食品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的态度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法治化、民主化的推进
也会使政府越来越多的倾听大众的声音,消费者在改 进食品安全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居民的食品消费安全意识上。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生产厂家在产品材料上的优劣和生产环境的卫生与否,也不仅仅体现在销售者在销售产品时的偷工减料,而且还体现在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的考量和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 比如有些食品本身是不存在不安全因素的,但是某两种或几种食品混合在一起会导致食物中毒,如果消费者对这方面的知识不了解,那么就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不注重它的安全因素,比如不看所购食品是否标有生产日期等食品的基本信息,还有的人明知道类似烧烤、麻辣烫等食物对人体有害,但还是会 去购买,这种行为便是对不合法的生产者的一种纵容。另外还存在着这样一人,他可能患有某种疾病,有些食品是禁止食用的,但是他可能为了想一饱口福或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使得他食物中毒。由此可见,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意识对今后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即消费者在遇到安全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否恰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很多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如果没有很大的必要,他们一般都会把这些只当做 是自己倒霉,不主动去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少有人去消费者协会等维权部门举报。尤其现在一些老人在碰到这类情
况时,觉得自己没有那些精力去投诉之类的,也不想因为这些“小事”麻烦自己的子女,厂家和商家便往往利用消费者 这种薄弱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来牟取利益,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流传”到国外,严重损害了我国的信誉度。甚至三氯氰胺的问题还是首先由国外研究人员发现的。 从本质上说这些问题都是厂家唯利是图导致的,但是获得最大利润是每一个生产者的最终目标和本质特征,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中国和国外的生产者一样,都想谋求利益,但是国外居民的安全消费意识以及维权意识比中国居民要强很多,因此一个国家的信誉度便在此产生了区别。
2、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25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另有80份有效网络问卷。
3、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的人员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街道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学生等,其中男性占 48%,女性占 52%;家庭人均月食品消费支出 300-500 元占 56%。
  (二)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调查显示,76%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有36%消费者知道国家对哪些食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注意查验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占42%;通常在超市或商场购买食品的占52%,选择农贸市场的占49%;采购食品时最关注质量优先的占57%,关注价格的占46%,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已逐渐由“价格优先”逐渐向“质量优先”转变。二是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的问题相对集中。担心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占33%,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素)超量使用问题占50%;担心注水肉、病死牲畜肉的占63%;担心垃圾肉、油流入餐桌的占80%。被认为最不安全的食品,儿童食品占63%;饮料占58%。被认为食品最安全的消费
场所,超市63%。三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已成为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常识的主要途径。调查发现,53%的消费者通过报刊杂志了解食品安全常识,93%的消费者通过电视广播获取,17%的消费者通过亲朋好友获取,17%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获取。四是八成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 。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在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 72%,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 1%;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 62%,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 五是部分人法律意识较强,其中食品变质投诉最多。消费者投诉超市最多的则是食品腐烂变质,占投诉的28%左右;而食品标识不符、销售过期食品、商品里面有杂物异物等也是消费者主要投诉的问题。六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理念不一。(可能由于知识层次和生活理念的城乡差异)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据调查,城市消费者中,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 62%,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 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24%仍首选价格便宜。 在遇到食品安全
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七是广大消费者对国家监管部门普遍不满或表示不理解。80%的被调查人表示对监管部门很不满,认为他们没有做到其监督的有力性。只有12%的消费者表示对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措施的理解。八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呼声。消费者集中认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采取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严格食品检验检测制度等措施,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才能保证食品安全,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
  ()相关对策
  1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管理,对出、入境的食品做好把关检查工作,积极开展“打假”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加强对食品市场的规范。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好对食品市场的规范、安全、检查、监督等工作。2消费者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对不合格商品进行投诉建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的展开。在购买食品时加强安全意识,认真查看生产日期、生产商标、保质期、安全标识、国家质量认定标识等,以防上当受骗或者购买有毒害作用的食品。3“追根溯源”的说,食品生产最先在于生产厂家,由于厂家为利润性质的生产,所以对于安全问题可能会忽略,社会应当对其普遍监督,使食品生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保护人们的消费安全食用食品的安全4广大食品消费者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地学习,另外,社会也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某种程度上可以把食品安全知识列为教育项目的内容。使全体人民加强食品安全意识。5、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要让胆敢以身试法者有所“畏惧”。无论是大小品牌还是大小企业,一经查处,严惩不贷。全力避免一切腐败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逐步消除政府、企业、经营者及检测者的信誉危机。尤其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打造城乡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6、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形式多样化。除了对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介入监督和曝光外,新闻媒体还应多做些增强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消费,不盲目贪便宜。告诉消费者怎样来区别食品是否安全,一旦遇到假冒伪劣产品,该怎样进行举报,怎样为自己维权。7多听取相关代表和广大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民以食为天,各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置于高度重视的位置,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多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馈,让老百姓买到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