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2021第01期 / 总第407期
新闻网要发挥网络优势引领舆论导向,采编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努力消除新
闻网中的“隐性”错误、问题“盲区”。笔者从版面结构、稿件细节、新闻配图等方面来探讨新闻网容易忽视的几
个问题。
一、版面结构:提高政治站位,优化议程设置
字面的“小差错”,有时也会引起严重的政治错误。所以,新闻网的通讯员或者责任编辑,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树立正确导向。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首先要看准大形势,树立大局观念。某网站在2017年的版面中把“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众”称作“三服务”,把“基层人士”表述为“下层人士”。作为主流媒体出现这样的严重错误是极其不应该的。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高校党委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高校采写党建和支部活动相关的报道也更加丰富和深入。但与此同时,大家要始终保持政治警惕和专业敏感性。例如,有高校在校园网采写关于“烈士陵园公祭活动”的报道中,女学生集体合影展示风采、领导微笑献花圈的照片也堂而皇之出现在网站主版面上。还有的支部党员以党建教育为名,携带家眷到红基地公款旅游。某高校新闻网上,支部党员在红基地举办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一些教师年幼的子女也出现在新闻网大图之中。因而,大家要始终将政治摆在心中,去把握新闻宣传的方向,这是首要任务,也是第一要务。
校园新闻网版面的“议程”排列可能无法影响师生怎么想,但却可以影响师生去想什么。传媒学者麦库姆斯和肖认为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大众
但一些议程设置的不严谨会产生歧义甚至负面的影响。例如,某高校新闻网有两天的标题排列分别如
下:“我校隆重召开第一届校友代表大会”“我校学子勇救落水校友”;“我校党代会教代会年会顺利闭幕”“我校抓获一名校园盗窃犯”。第一组排列中,两个标题放在一起有明显歧义:读者会感觉,刚刚参加完代表大会,一位校友就掉到学校的河中。一个大会的热烈氛围因为议程设置的不合理被冲淡了不少,一件具有正能量价值的救人新闻也被消解了本来的意义。笔者通过了解发现,这两则新闻其实没有任何关联:落水的校友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并不是参会校友。学校随后做了调整,把“落水校友”改为“落水青年”,并且调整了新闻的排列位置,避免了歧义。第二组排列中,存在类似的问题:大家的感觉会是,党代会教代会刚刚顺利闭幕,学校就发生了系列盗窃事件,不太和谐。此外,“盗窃犯”一词是典型的“媒体审判”,缺乏客观和严谨,改为“盗窃嫌疑人”更加合适。
因而,新闻网要善于进行主题策划,在学校招生、教学、科研、党建、学生工作等选题上合理设置议程,优化排序模式,引导校园舆论;同时对于设置的热点主题,必须有客观中立的态度和事实,否则会将舆论引至错误的方向。
二、稿件细节:注重“三个规范”,清除问题“死
角”
就高校新闻网稿件来说,既要重视像标题制作、语言规范、写作文风等常见问题,也要注意时间地点、标点符号、稿件结构等容易遗漏的“死角”。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却直接影响稿件的质量。
(一)规范时间地点
现在校园网稿件时间的表述上有时过于具体,有时却又过于笼统。有的常规性稿件,时间详细到某年某月
徐  征
“清扫”高校新闻网的问题“盲区”
媒体管理
2021第01期 / 总第407期
75
媒体管理
某日某时某分,有些重要稿件的时间却使用“日前”“近日”等模糊的词眼。常规性的稿件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不是你“几分几秒干了什么”,而是“到底干了什么”,时间一般只用几月几日即可(当然,跨年的新闻在同一版面还是要注明年份,以示区分)。重要事件没有具体时间也是大忌,“日前”可以是现在时间往前任意的时间段,到底有多“前”,“近日”到底有多“近”?这样含糊的表述说明通讯员的新闻意识不强,也表明稿件的时效性不够,这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新闻价值。在地点使用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会议、活动地点具体到门牌号,甚至学校主办研讨会在哪个大酒店召开也如实陈述。
(二)规范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校园新闻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规范的使用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和准确表达。比如,现在一些高校的新闻稿喜欢走两个极端:或“难见标点”或“一逗到底”。有时是超长的句式“洋洋洒洒”不加停顿,让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谓;有时是通篇逗号,让人看得“纠结”,读得辛苦。读者不会有耐心去仔细断句、去理解作者传达的意义。如果不能第一时间传递好信息,读者也就失去了看新闻的动力。还有的新闻稿件为了突出某些信息,特别喜欢用感叹号,结果适得其反。感叹号其实就是一种“感情”号,会影响新闻的客观公正性。看到感叹号就会看到通讯员强烈的主观感情彩,如果非要用也是在采访对象的间接引语中才能使用。另外,一些新闻稿的标点使用前后表述不一致:比如有的学术概念、专
业名词前面加了引号,后面再出现却脱去了标点“外衣”,这都是不注意细节,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可见,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是简单地“加标点”,而是“用标点”,是要遵循规范、注意细节、精心挑选的。
(三)规范稿件结构
“金字塔”“倒金字塔”“华尔街体”等几类常用的结构等在此不做阐释,通讯员都比较熟悉。笔者谈下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很多高校的通讯员在写稿时,不注重谋篇布局,喜欢用长句、长段落“走天下”。新闻的结构其实就如同素描,框架搭建很重要,视觉上的舒适感也会吸引读者更多的关注。同时,从传播的效果来说,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要善于多分段、多用短段落。新闻的过渡没有严格的逻辑要求,而是用“断裂式行文”来增强稿件的传播力和吸引力。所以,新闻中尽量不要出现承接明显的过渡词,比如“首先、其次、最后”,也不要用工作总结中的“第一、第二”“一要、二要”这些词眼。这些承接词会影响新闻的节奏,让人觉得拖沓、结构过于程式化。
三、新闻配图:“诠释”新闻而不是“装饰”新闻
高校新闻网和其他媒介一样,也由传统的“读文时代”进入到“读图时代”。新闻图片作为校园新闻第一视觉要素,是信息中传播力、影响力最大的要素,承载着更好地吸引受众的功能。因而,好的新闻图片需要起到“诠释”新闻的作用,和文字无缝对接,而不是单纯为了“装饰”文字。现在校园新闻图片主要存在角度选择不当、图片内容失真、缺乏隐私保护、忽视落款细节等问题,有些问题看似很小,实则会
影响整个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一) 选择适当角度
一些新闻配图的主体、重点不突出,这也是常见的问题。比如,有的新闻网上关于师生徒步活动的图片,选取一位老师自拍的大头照,这就不够严谨,因为这是的平台不是私人的空间,并且也没有突出活动的重点;还有的会场全景图,摄影记者由于没有选择好角度,或者显得会场空旷,或者一些“谢顶”的同志过于“亮眼”,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另外一些争议性的场景如党员同志开会打哈欠,领导干部“蒙眬”着双眼等都是拍摄者的新闻意识不够、角度选择不当、时间把握不准所造成。
(二)避免内容失真
高校新闻网图片失真的表现首先就是摆拍痕迹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客观公正性。摆拍是影视、艺术摄影摄像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是导演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情节,让演员、模特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摄制完成的过程。可见,艺术创作允许摆拍,而新闻图片绝对不能摆拍,否则是对原生态新闻现场的破坏。所以,在高校新闻配图中,除了策划痕迹重的图片外,类似于大合影的照片也尽量避免使用,要善于多用动态、鲜活的新闻图片;失真的另一个表现是PS修剪过于明显。现在后期的技术手段很多,但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更要保证新闻的客观和真实。最近,媒体又曝光了一些高校领导“悬浮”于地面考察的画面,这种伪造新闻现场图片的做法会挫伤领导干部在师生心中的公信力;失真
还有一个表现是文图不符。比如,有些文字上写的是领导冒大雨调研,图片中展现的却是雨后的情景。有些文字写的是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火爆,配图里却清楚看到前几排空空荡荡。这些细节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76
2021第01期 / 总第407期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推出以来,得到了全国广大党员的积极响应和一致赞誉。平台
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搭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学习网络,
实现了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紧紧围绕舆论引导力和科学发展力“双提升”目标和集团年度中心工作,以“学习强国”为抓手,准切入点、突破口和工作载体,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抓党建,促业务”
方面谋求新突破。
一、“线上+线下”推广“学习强国”,确保覆盖率
一是深刻认识建设和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重要意义。建设和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既是为了在学习方式上求新,也是为了在学习效果上求实求进,可以说是学习的供给侧改革。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对于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
陈锡初
以“学习强国”为抓手
夯实党媒集团基层党组织建设
【摘  要】从“线上+线下”全覆盖推广“学习强国”,到“学习+管理”用好“学习强国”,再到“渠道+精作”供稿
“学习强国”,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以“学习强国”为抓手,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学习平台的“地方景”。
【关键词】“学习强国”;党支部;建设
(三)注重隐私保护
高校通讯员和记者作为新闻工作者同样要注意遵守新闻伦理规范。比如,一些高校新闻网上不注意受访者隐私的保护:在资助、慰问困难学生和教职工时配上受访者的正面大图却没有征得他们的意见;还有的报道注意到要保护学生信息但却不符合新闻规范,直接给受访者打上马赛克。但马赛克一定要慎用:因为一般情况下,在法治节目中出现视频或图片画面,对受害者、死亡者、犯罪嫌疑人、警方线人等才会打上马赛克。所以,对于通讯员既要加强新闻伦理教育又要加强新闻常识培训,避免争议性图片。
(四)规范图片落款
落款,作为新闻图片的最后环节,也是通讯员和把关者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有时候一张图片出现两个甚至三个拍摄者的名字,这张图片拍得也过于“纠结”;有时候又“乾坤大挪移”,落款处的拍摄者也出现在被拍摄的图片中。这都是通讯员不重视细节,审核者不严谨审核的表现。因而要尊重新闻规律以及新闻图片拍摄人员的劳动成果,根据新闻宣传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
规范校园新闻图片的落款细节。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媒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