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雾霾,我们该怎么办?
北国名城哈尔滨,率先“声援”北京,PM2.5最高值狂飙到1000,哈尔滨人高喊:“北京,你不孤独!”没过几天,笔者回老家山东,在济南下火车,但见黄雾弥漫、浓霾袭人。坐上出租车,的哥说:“北京,你并非处处当老大!”
12月7日是“大雪”,一个重要的节气。不见“大雪”飘,“大霾”浩荡来,北京PM2.5显示是428。与此同时,环保部数据显示,全国20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重污染。进入12月这几天,苏浙沪等地雾霾“后来居上”,让当地人猝不及防,也“很没面子”。有人调侃说,杭州断桥边,白娘子与许仙相对不相认,咫尺天涯,悲情切切。上海突破了500,在上海某医院,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掀开眼罩,看看窗外,转头要求医院重新手术。
此话玄虚,但污染可怕。治理雾霾,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既刻不容缓,又极其严峻。
塞万提斯笔下,唐·吉诃德手持长矛,冲锋陷阵,但却不到敌人,所以他屡战屡败、十分苦恼。治理雾霾,必须首先搞清楚我们这些PM2.5源头在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什么状态存在?”“向着什么目标发展?”……这些问题很重要。
分析起来,一定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罪魁不少,祸首众多,都难逃干系。下功夫排查和整治,需要政府的强硬手段,需要企业的道德良心,需要环保部门的忠诚努力,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但这里要提示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在众多污染源中,生活垃圾不可忽视。君不见,不爱惜粮食,不“吝啬”物品,随意丢弃饭菜,肆意作践“天物”,成为许多人的恶习。居民小区内,诸多垃圾箱似乎永远装不完,每逢节假日,垃圾更是“流光溢彩”、堆积如山,保洁工累得要死。不管是公宴还是私宴,一个单位食堂,一次哥们会餐,要倒掉多少好酒好菜、好鱼好肉?以13亿之众,以日复一日之恶习,让我们的垃圾场变得盖天铺地。糟蹋的是东西,浪费的是资源,折腾的是环境。记得20多年前,就有许多地方“垃圾围城”的报道和忧虑,如今情况更糟糕。据悉,在某几个大城市外的庞大垃圾场,周边几公里的地下水都是黑的。
还有,乱扔垃圾习以为常,随地吐痰不以为耻,芸芸烟民只增不减……一边报怨环境之恶劣,一边烟花爆竹没完没了地放;开小排量车没面子,限制开车要骂娘……
没有一滴水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但千千万万滴水汇集起来,终成灭顶之灾。“自作自受”这个词很难听,但也很警醒。9年前笔者刚来北京,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鞠萍一盆水三用,肃然起敬。雾霾“大敌”当前,每个人都要为“治霾”出力,而不能为环保作孽。
面对雾霾,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咒爹骂娘毫无意义。从生物学角度看,情绪恶劣反而更容易得病。减少外出是必要的,戴防护口罩也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要同心协力,拿出行动,从自己做起,自己赎自己,自己救自己。
要不,你说怎么办?
治理雾霾,需要告别“口头环保”
如果霾的反复跳踉,让我们开始警惕笼罩在每一个人头上的社会责任灰霾,那么,驱霾的过程,也是我们净化自己的过程
“霾”又一次大摇大摆地来了。而且盘踞在中国东中部,流连不去,弄得大家心惶惶、视茫茫,呼吸不爽,情绪很糟。网上也开始出现各种“神吐槽”,诸如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大问号:是谁催生了“霾”?
“最近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总理的话,恳切地将原因和对策告诉了公众,产业结构的失衡,节能减排的欠账,生态文明的差距,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这也正是中国经济换挡减速、决策层大声疾呼生态文明的要因之一。
很多人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才认清霾的真面目。
一年前的初冬,雾霾接连袭京,人们初识PM2.5。当时有专家表示,“人对污染的承受力度不同,不能贸然拿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本地的污染程度。”一些城市担心,费尽心力保住的80%的无污染天气,将因PM2.5的介入,锐减至20%……
决策层选择了坦然面对。环保部公布了PM2.5监测时间表,硬性规定各地必须如期如实公告。不少地方在面对公众质疑时,呈现了从抵触推诿到谦和倾听,迅速采纳合理成分并走向最终决策的过程,而中国人对大气灰霾、PM2.5也从陌生到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上的雾霾在逐渐消退。但是,生态灰霾的清除,却更加任重道远。霾的不依不饶,频频造访,也向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尚存疑虑甚至抵触的一些官员和企业,一再敲响警钟:转不转方式,调不调结构,关系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人民的健康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民族命运,政府责任重于泰山,不能向任何人、任何企业网开一面。
同时,若清点霾的成因,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脱不了干系。当我们质疑汽油标准时,脚下却不断地踩着油门;秋天,各地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使诸多城市雾霾锁城;春节,鞭炮脆响,在释放好心情时,也在释放令人厌恶的PM2.5……每一脚油门、每一根燃烧的秸秆、每一串红红火火的爆竹后面,是你是我是他,我们是否也在一边抱怨空气质量,一边不经意地向霾“喂食”,催化并纵容着“霾”?
有媒体人抱怨不知如何向车里的孩子解释“霾”,却忘记了自己正在贡献尾气;有公众人物
不断向大家报告空气污染指数,自己的企业在雾霾天却没有按规矩及时停工……
抱怨是容易的,从我做起是困难的。如果霾的反复跳踉,让我们开始警惕笼罩在每一个人头上的社会责任灰霾,那么,驱霾的过程,也是我们净化自己的过程。
驱散雾霾,不能总是等风来
上周,雾霾当仁不让地成为天气新闻头条,中东部大部地区未能幸免。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湖南、安徽等地雾霾频频来袭。好在老天开眼,华北地区在偏北风的带领下脱离雾霾围困,而华东地区也在冷空气的帮助下,回归到晴冷干净的好天气。
但天空中究竟哪片云彩下藏着风和雨,却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有报道说,一位市民想躲开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到上海定居,结果黄浦江上同样雾霾锁城,污染程度比起京城来毫不逊。(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2月8日报道)
雾霾让国人切切实实明白了什么叫“同呼吸共命运”,也将治理空气污染的话题铿锵有力地掷在相关部门面前。
甘肃兰州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全民洗城”; 陕西西安向夜市烧烤摊点“开战”,油烟无组织排放的露天烧烤一律予以强制取缔;河北多地打响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战,拆除高炉;北京规定发布空气污染红预警将实行汽车单双号限行北京机动车限行时间……
这些举措在赢得好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意的反弹。对于汽车尾气,有环保官员说私家车对雾霾贡献大,知名媒体人崔永元对此公然“炮轰”,“认为是胡说八道,机动车尾气排放,就相当于居民在小区放了一个屁”。以理性见长的社会精英尚说出这等气话,没有专业知识的老百姓,面对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免不了心中“搓火”。 因此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中国人的烹饪习惯对PM2.5贡献也不小”的言论一出,立时遭到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
说句公道话,相关政府部门在治理雾霾上并非不勤力——气象部门及时预测雾霾天气提请民众注意,环保部门取缔钢铁等高污染行业,城管部门查扣烧烤夜市摊点……但老百姓不满情绪仍然高涨,恐怕一方面与雾霾频频去而复返有关,另一方面与污染源头始终没有一个权威说法有关。
在不时来袭的污染天气中,有太多的问号隐藏在雾霾里:为何2013成为雾霾天气的重灾
年?污染源究竟是哪些?如果工业污染、工地扬尘、汽车尾气、露天烧烤均对PM2.5有“贡献”,比例各占多少?各地出台的措施里,哪些是对污染治理行之有效的?
或许有人会说,空气污染本就成因复杂,绝非单方面原因造成,也绝非旦夕累积之功。但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调研论证和详尽的数据分析,那北京限行、河北减产、西北洗城,岂非各行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样,政府部门在没有释疑解惑的情况下即出台相关政策,恐怕难以令百姓信服。
同在一片蓝天下,空气流动是瞬息之间的事,哪个地区都难以在雾霾天气中独善其身。治理雾霾需要全国一盘棋,需要科学论证、理性说明,更需要统一部署、联防联控。毕竟,呼吸新鲜空气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说服每个人行动起来比坐等风雨要靠谱得多。
新京报:在雾霾中下决心推动空气立法
如果没有周边地区联动,无论出台多么“严厉细致”的条例,北京都不可能单方面彻底改变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有必要在全国层面出台“空气清洁法”,明确全国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在空气治污中的责任。
据北京市气象局统计,从1月1日到29日,一些地区雾霾日数为24天,仅5天不是雾霾日。最近几天,空气更是连续严重污染。北京之外,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多个地区,近七分之一国土面积被灰霾笼罩。
为了应对恶劣的空气,北京紧急启动更严格的防控应急措施,主要在机动车、工业、燃煤、扬尘四个方面。既包括政府带头停驶30%的公车,加大对大货车遗撒、尾气超标等查处力度,也包括让百余家重点排污企业、规模较大的排污企业停产等。在“毒气”弥漫的特殊时刻,启动严格的应急措施,至少能避免污染的“叠加”,非常有必要。
从这些严厉的措施,可看出政府治污的决心和态度,也可看出污染的“罪魁祸首”来自多个方面,完全依赖政府难以根治,比如消减机动车污染排放、消减扬尘污染排放等,就需要市民和企业的配合。如何让个人的自觉凝成社会共识、让个体行为变成全社会规范的行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立法规范全民行动,是重要的国际经验。“伦敦毒雾”也曾举世闻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伦敦告别“雾都”。其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严密法律下全民参与治理。1954年伦敦通过了“城市法”,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空气清洁法”,1968年对“空气清洁法”作了补充和修改,
1974年又制定了“控制公害法”等。可以说,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就是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制定法规方面,北京已经在行动。史上最严厉、最细致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在征求意见,有望年内出台。条例规定,遇到大气严重污染等环保突发事件,可责令排污单位停产,部分机动车停驶;在一定区域内机动车拟限行;停车三分钟车辆应主动熄火;超四级风停止拆除工程等。
这些条文,已经是在努力将应急措施明确化、长期化,这样的方向值得肯定。只是,一来“条例”的效力有限,二来空气污染靠一个城市单兵突进无法根治。这几天北京空气之所以污染严重,周边地区污染物的传输是一个重要原因。治理空气污染,是转型期的中国必须要长期面对的全局性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