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改革发展新的增长点,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纷纷开设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希望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作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联合众多行业、开展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交通和运输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学院应该跟紧行业发展的脚步,及时的调整教育方向,对传统汽车专业进行转型,促进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一)环境感知技术
车辆本身状态感知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行驶状态和车辆位置等,道路感知包括道路类型检测、道路标线识别、道路状况判断、是否偏离行驶轨迹等。
(二)车联网技术
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提供即时的互联网接入,主要用4G、LTE、GPRS等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有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蓝牙、2.4G通信技术等,其中DSRC重要性较高且亟须发展,它可以实现在特定区域内对高速运动下移动目标的识别和双向通信,例如V2V、V2I双向通信,实时传输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等。
(三)智能终端系统
操作系统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设备的基础和灵魂。车载智能终端在操作系统方面的选型,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车载终端与手机都是属于智能移动终端,除娱乐、咨询功能之外,其本身信息类功能也越来越收到重视,集成更多的传感器以此来实现更多先进的功能也就成了普遍的现象。
(四)云端计算及服务整合技术
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搜索、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这项技术,远程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在数秒之内,完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电脑”同样强大性能的网络服务。对多源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和综合,将不同数据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产生出完整、准确、及时、有效的综合信息。
(五)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接入网格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问题,在应用中,每辆车及其车主的信息都将随时随地地传输到网络中被感知,这种显露在网络中的信息很容易被窃取、干扰甚至修改等。从而直接影响智能网联汽车体系的安全,因此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必重视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
移动汽车网(六)驾驶辅助技术
先进驾驶辅助技术通过车辆环境感知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对道路、车辆、行人、交通标
志、交通信号等进行检测和识别,对识别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传输给执行机构,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先进驾驶辅助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发展的技术,其成熟程度和使用多少代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水平,是其他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体现。
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
职业院校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汽车行业大数据应用、汽车线控底盘与智能控制、单片机与车载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产品开发、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车载智能终端安装与调试等。还有后期的专业拓展课程,包括了创意思维设计、汽车智能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自动驾驶汽车共线运营等。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技术创新,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对应用人才的岗位需求,课程体系应该体现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电动化包括纯电动汽车的相关知识技能,智能化主要包括环境感知和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等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网联化主要包括车联网、v2x等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
三、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的问题
首先,缺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其次,缺少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实训室的规划。最后,缺少为职业教育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学科平台。
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改革教法,强化实训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运用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辅助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配合教法创新,开发活页式教材、配套信息化资源等教学资源创新;构建符合“课证融通”的技能实训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功能性实训室,保证实训教学比例,强化技能实训;建立行、企、校等多方参与,线上、线下、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评价、激励与质量监控体系。
(二)对接岗位,校企融合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要求,课程体系定位于培养具备对汽车电控及传感器
单元进行拆卸、安装、调试、标定、排故、更换的基本工作能力,以及对智能网联等车载电子、电气、电控设备进行检验、调试、维修的工作能力。将真实的企业案例和工作任务引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与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企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产教融合。
(三)课证融通,赛训融合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要素,以具备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教学实训体系,推行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证融通,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考试对应的任务模块;同时,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汽车传感与网联技术”等各类相关的主流技能竞赛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要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竞赛项目培训融入日常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训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适应智能
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弘扬技术创新发展的精神。因此,职业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思考汽车专业的有效转型,使培养出来的专业技能人才更好的符合汽车市场的需求,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铮,.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究[J].职业学报,2018,(4):P.91-95.
[2]柯尚伟.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与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002):P.264-265.
[3]葛丽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