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化
一、概念
(一)定义
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 (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二)技术结构
车联网分为车辆技术(车载终端、无人驾驶、传感器)、通信技术(通信应用、语音)和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互联网应用)三类。
图1:车联网技术结构
(三)技术发展路径
1、首先实现单车智能化,包括:1)ADAS 等安全驾驶技术提升直至无人驾驶;2)人机交互功能增强(语音、触摸屏);3)车内,车与外界通信丰富(wifi 、蓝牙、3G/4G );4)实现车辆智能控制。
移动汽车网2、其次实现汽车网络化,包括:1)作为信息接收端,汽车信息服务丰富、从 LBS 逐步拓展路况信息、车况信息、信息搜索、智能电视、广播等;2)作为信息产生端,提供车内乘员、车辆和路况的信息,逐步实现大数据应用。
3、最后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丰富,基于此实现:1)智能交通应用,路况规划设计;2)UBI 保险、O2O 售后维修、基于 LBS 广告推送等商业模式大量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单车智能化是基础,会率先实现,在这过程中车载的硬件受益明显,而车载软件与手机软件之间的分配目前尚不明朗,但预计也面临较大的发展。而服务商则长期受益,尤其是具有大数射频识别
技术RFID 智能交通技术ITS
据的服务商。
(四)应用
(五)产业链
车联网产业链上游以终端为主,主要是软硬件提供商,提供车辆数据的收集及交互功能,中游以网络运营商为主,主要提供数据的无线传输;下游主要是应用与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内容及服务。
二、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美国、日本、欧洲的车联网产业链均以汽车厂商为主导,以TSP 为核心
美国:车联网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安全、内容和LBS信息服务上。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汽车公司OnStar系统,在美用户数已经超过500万,占据北美车联网市场的主流地位。
日本: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VICS)是最典型的在日本普遍开展具有较高层次的车联网信息系统,2003年已基本覆盖全日本,安装该系统的车辆已超3000万辆。日本车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强,汽车厂商电子化是其最为有力的竞争法宝。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车联网企业是本田及其internavi
系统。
欧洲:“以项目促发展”是欧洲车联网产业显著特点,其telematics把交通信息和安全作为主要攻坚方向。德、法、英都有本国的车联网企业,但受到国家和语言种类众多的影响,各国发展有一定差异性,速度慢于美、日。
(二)车联网平台形成谷歌、苹果两大技术阵营
互联网巨头谷歌OAA、苹果Carplay形成两大技术阵营,国外著名车企纷纷加入其中。苹果是提供接口帮助汽车与手机很好的联动,形成ios 生态链。谷歌则是以OAA联盟为基础,合作车厂担任提供硬件平台供应商,谷歌提供互联网服务和操作系统。全球主要汽车厂商实现两个平台兼顾,车厂最后加入哪
个阵营并没有确定性。
(三)内置嵌入式移动通信系统的车辆将保持主流地位
车联网现阶段主要通过内置嵌入式移动通信系统、内置集成型智能手
机、内置网络共享解决方案三大方式实现。随着移动通信行业与汽车行业之间合作加深,技术合作开发,内置嵌入式移动通信系统的车辆将保持主流地位。
三、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