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从国际层面看,加快构建绿、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
成为全球共识,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破解资源环境
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同时,国际环
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资源供给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一、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
引导汽车生产企业联合相关配套企业,共同探索制定产品全生命
周期标准,实现汽车生产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及再利用全生命周
期管理。试点开展“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场景,探索建设
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以汽车生产企业为骨干、中小微企业广泛参与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售后服
务商、终端用户、回收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等相关方逐步进驻云上
平台,实现汽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维修、二手车交易、报废、关键零部件流向等信息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促进报废汽车流入规范、专业的回收拆解企业。加强跟踪分析和经验借鉴,积极推广汽车使用
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经验。
二、空间布局
(一)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固体废弃物、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等
设施建设,探索可回收物处置利用途径,推进城乡资源利用节约化、
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城乡多业
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因地制宜加强乡村
有机废弃物与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的协同处置。加快构建种、养、加、游等深度融合的工农服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企业间、行
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推动城乡之间形成“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产品”循环经济体系。
(二)一横一纵“两带”联动
一纵南北循环经济发展带
该发展带上有南宁高新区、广西一东盟经开区、广西良庆经开区、南宁综保区、南宁现代工业园等园区,重点加快建设绿制造、节能
环保、生态农业等行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建成工业园区积
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博世科东盟环保科技产业园发展壮大。
加快构建环保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一横东西循环经济发展带
该发展带上有南宁经开区、江南工业园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
南宁仙葫经开区等工业园区以及广西横州现代林业产业园,重点加快
建设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新型节能建材、林产品加工、报废车
辆和电器电子综合利用等行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建成工业
园区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规划建设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及深加工。规划建设六景循环经济产业园,统
筹实现横州市、青秀区东部地区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汽车探索
(三)“多点”辐射
循环工业园
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资源利用高效
化改造、污染治理集中化改造、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构建工业循
环经济产业链,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继续改造落后工艺。
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节能降碳,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
利用、废物交换利用等,有效提高园区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产业园
围绕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统筹规划建设若干循环经济
产业园,重点推进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构建以废旧物资和典型废弃物为重点的可再生、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
产业链。按时完成南宁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适时启动二期,积极推进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南宁桂物循环经济产业园、六景循环经济产业园、宾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规划建设,形成集再生
铝精深加工、再生钢铁精深加工、再生纸、再生动力电池、再生汽车
零部件、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塑料、船舶再制造等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构建集生活垃圾、有机垃圾、污泥、有害垃圾、一般废弃物、炉
渣等处理设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积极推进江南循环经济产业
园建设研究和规划选址,争取尽早启动建设。
循环农业园
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生态种植、节水农业等
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
工程,积极推进林业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推进采取种
养加功能复合、立体复合循环、以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循环、
以禽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的循环等模式,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促进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构建农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耦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1.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以南宁市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
和清洁能源,重点推动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热
泵等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
源和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积极引进太阳能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等项
目,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降
低火电、水泥企业煤耗。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进“县县通”天
然气工程和天然气进乡入村等工程,加快补齐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乡村燃气管道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工商业煤改气、油改气、瓶改管。
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及高危性落后能源。
2.建立市场导向的绿技术创新体系
研究编制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目录和众创研发指引。
加大对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节能环保、
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能源开发应用等领域技术的研发。制定
制约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在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资源替代、共生链接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支持企业建
设循环经济技术领域的国家和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
化激励制度和奖补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3.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
鼓励开展循环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
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产业合作和科技合作,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