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塔塔集团:在血缘与能力间折衷
印度塔塔集团母公司Tata Sons董事长拉丹·塔塔即将在2012年底退休。他在2008年初接受访问时曾表示,不愿一路工作到“坐上轮椅”,透露未来几年内便打算将领导责任交接给新人。集团董事会已在本月初成立5人委员会负责寻董事长接班人。
许多人认为,塔塔这一次将冲破传统,网罗深具国际企业领导经验的人才接管公司。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资深经济师安德列·高登斯坦向彭博社表示:“Tata Sons寻的接班人应当具备国际企业领导经验,但不见得是外籍人士。”
拉丹自1991年上任以来,塔塔集团陆续在海外买下35家企业,其中不乏钢铁制造商Corus集团及汽车大厂捷豹和路虎等知名品牌。如今塔塔集团旗下公司多达96家,产品范围遍及汽车、钢铁、茶叶等不同产业。外界认为,塔塔有能力吸引顶尖人才挑战董事长一职。高登斯坦表示:“塔塔集团不只资金雄厚,更有庞大事业版图,因此有条件吸引富有远见的领导人,而非一般只懂追求下一季表现的执行长。”
截至目前,塔塔集团继承人仍未浮出水面,这可能会给拉丹曾祖父创立的这一家族企业造成
不利影响。
拉丹打破了印度家族企业传统,开始在公司内外寻一位继承人,而不限于从家族内部寻,这一决定本身就异常引人注目。
塔塔集团由詹姆斯特吉·塔塔(Jamsetji Tata) 于1868年创立,詹姆斯特吉生于1839年,14岁便随父亲到孟买谋生。1868年,他用2.1万卢比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这便是Tata集团的前身。
塔塔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JRD·塔塔在1938年成为集团主席,他一直工作到87岁,即到了1991年,才将主席之位传予现任掌门拉丹·塔塔。
塔塔这家拥有125年历史的老店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香火连绵不断的家族企业,实际上,塔塔集团三代掌门人并非一脉相承的直系亲属,拉丹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掌门人之间更是没有
任何血缘关系。拉丹的父亲纳瓦尔·塔塔从小就是个孤儿,他与JRD·塔塔同样生于1904年,13岁时被詹姆斯特吉的次子拉丹·塔塔爵士(与其孙儿同名)收养。而JRD·塔塔也非詹姆斯特吉所生,他的父亲是詹姆斯特吉的生意搭档兼亲戚,JRD·塔塔在詹姆斯特吉死后21年,即1925年才加入塔塔集团,在这之后的13年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主席之位。
拉丹·塔塔一直没有结婚,也无子女,根据JRD·塔塔的遗训,集团主席到了70岁便要退下来,即是说拉丹·塔塔还有3年多的掌舵日子。现在集团内还没有另一个Tata先生,所以集团的第四代掌门人,很可能不再姓Tata了。
以上关于塔塔家族三代传承的信息让外人眼花缭乱,其实它的要义很简单,那就是塔塔家族是一个内部血缘关系十分淡薄的家族企业,当家族产业在代际间面临交接之时,接班人选的确定不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是根据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但是接班人也不是纯粹的外部空降兵,他们或者出自家族内部,或者与家族十分亲近。这种将接班人候选范围扩大至家族相关人员的做法,既避免了外来的空降兵领导人对家族产业缺乏忠诚和感情投入的弊端,又可以尽可能地择贤而任,任用真正的优秀人才而避免把家产托付给不争气的儿孙。
拉丹·塔塔一直没有结婚,也无子女。比起外界预测“外人”可能担任新掌门,印度本土的大部分媒体依旧倾向于认为,拉丹同父异母的弟弟诺威尔·塔塔可望成为接班人。诺威尔不但身为拉丹的胞弟,更是集团最大个人股东密斯翠的女婿。诺威尔在塔塔集团零售事业Trent担任管理职务长达11年,并且在8月12日转任海外事业“塔塔国家”的管理总监,印度媒体认为此举是为了成为接班人而铺路。
2、贝拉家族:隔代出商业奇才
事实上,在印度家族企业中,将家族产业交给没有血缘关系的接班人的情况绝非只在塔塔家族出现。
印度四大家族中的另一豪门贝拉家族下属的贝拉工业集团结束了继承人名次之争,将价值500亿卢比的巨额资产传给了集团中的一个与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高级财务人员。
巴克莱资本咨询部董事总经理、印度企业专家弗兰克·汉考克说:“改变总是要花时间的,他们在这方面的进展相对缓慢,因为企业被视为创办者和其资产间的情感纽带,他们希望将其传到下一代手中。”
在过去的150多年里,贝拉家族一直跻身于印度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工业和金融家族之列,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该家族从未遇到过覆灭的危机,历经150年而不倒,传承六代而不堕。
1857年,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希乌·纳瑞亚·贝拉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典当商号老板这份没有前途的职业,到孟买去做棉花和黄麻生意,结果大获成功,奇迹般地淘到第一桶金,并用赚到的钱在家乡修建了一所大楼,命名为“贝拉大楼”,为家族打下了基础。
希乌·纳瑞亚·贝拉的儿子完全是一个守成者,除了少年入业以外,在家族历史上无迹可辨。但是他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儿子,这个儿子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反而把贝拉家族带到一个其他家族无法企及的新高度。从对家族的贡献上讲,这位第三代贝拉才是家族传奇真正开始的地方。
冈萨亚·塔兹·贝拉13岁开始在家族生意里学徒,16岁就能独当一面。1929年继承家业后,开始进军实业,并在铝、水泥和化工业等关键产业建立起自己的地位,成为贝拉集团公司的创始人。与他在经营方面的成就相比,他在政治方面的投资眼光尤其令人赞叹。他在印度自由斗争中扮演了相当积极的角,因为一次安排对甘地的欢迎仪式,他结识了圣雄甘
地,二者随之成为志同道合的密友。他和甘地的关系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和宗教声望,再加上公司的巨大财富,和新任政府的密切关系,使贝拉家族很快成为控制国家主导的印度半社会主义经济命脉的少数几个大家族之一。同时,冈萨亚的工业成功在印度影响了一代企业家,开创了“印度企业也能兴旺发达”的先例。
冈萨亚·塔兹·贝拉去世后,集团公司在三个儿子中进行了分配。B.K.Birla拿走了原材料和相关工业企业,另外两个兄弟获得了Hindustan Motors(印度三个汽车制造商之一),以及Hindustan Times(印度一个主要报纸)。其中,承继工业事业的B.K.Birla又在其父的光环下迷失了,并无显著成就,如同他的祖父一样,他也有一个好儿子。上世纪60年代中期,阿迪亚·维拉·贝拉开始协助其父B.K.Birla管理家族的三家公司,24岁就开始掌管家族企业大权,建立自己的企业帝国。
阿迪亚是印度走向世界第一人。远在全球化在印度成为潮流之前,他就提出了走向世界,建立一个跨国企业集团。当他1995年因前列腺癌过早去世时,集团的年收入达到33亿美元。他的远见和成功凌驾于他的那个时代,被印度企业奉为“传奇企业家”。
阿迪亚离去后,集团公司的弊病暴露出来,虽然表面庞大,其实管理极为混乱,被《机构
投资者》(国际版)称为“黑暗帝国”。 阿迪亚的儿子,年仅27岁的库玛·曼格拉姆·贝拉(Kumar Mangalam Birla)接掌大权。他说话柔声细气,甚至有些害羞,刚刚从伦敦商学院毕业不久,仅仅在水泥业务上有两年中层管理经验。面对外界的质疑,他立志把集团公司变成现代企业。他的表现不像一个守成者,反而像一个改革家。
他对整个集团公司进行重组,大刀阔斧地改变祖辈“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把所有业务都归拢在一个投资公司旗下,并精简业务,砍掉了一批不适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枝节部门,把混乱的业务单位分门别类地合并起来,梳理出一个现代多元化集团公司的基本架构。
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后,印度开始了经济自由化改革,集团利用这个机会借助政治关系进入了许多新的领域。2005年一年,库玛花在并购上的资金就达到了3.3亿美元。尽管大肆收购,但是他从来没有向资本市场融过一分钱,而是靠集团内部以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周转。2000年以来,公司在国内的年营业额以22%的速度增长,海外业务达到了30%,他让家族企业规模扩大了5倍,股东收益率增加了10倍。
在隔代出一个天才的贝拉家族,库玛作为第六代如此突出是一个异类。
3、安巴尼家族:内斗五年
印度家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不好的名声,与企业继承纠纷有关,比如亿万富翁安巴尼(Ambani)兄弟,围绕父亲留下的信实集团展开历时五年的争斗。
安巴尼家族号称“印度的洛克菲勒家族”,两位继承人之间的内讧,对于印度经济而言并非一件小事。两人的父亲辞世时,留下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印度股民每4人就有1人购买了该家族公司的股票;世界上每100桶石油产品中,有两桶出自该家族;在印度全国的出口额中,5%属于这个家族。
《福布斯》杂志2010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资料显示,53岁的兄长穆克什·安巴尼是亚洲首富,世界排名第4;拥有290亿美元资产。现年50岁的弟弟阿尼尔·安巴尼世界排名36,拥有资产137亿美元,在印度排名第3。
安巴尼兄弟去年因天然气价格闹上法院,哥哥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实工业”公司5年前同意按照家族合约,以低于政府定价的价格出售天然气给弟弟阿尼尔·安巴尼的“信实能源”公司,后来觉得吃亏而提出原合约无效的诉讼。这起官司曾惊动印度政府介入,印度最高法院今年5月给出判决,判兄弟双方重签合约。
安巴尼家族的兄弟不和早就有迹可循。他们父亲、白手起家的印度传奇商人迪鲁巴伊·安巴尼于2002年意外身亡,并未留下遗嘱,两人当时为了瓜分横跨电信到能源的庞大家产而埋下心结,早已不相往来。阿尼尔与穆克什的父亲迪鲁巴伊辞世时留下的信实集团总资产达168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印度GDP的3.5%,以及当时印度所有私人企业总利润的30%。
按照印度由长子继承家业的传统,大儿子穆克什继承了信实帝国,而兄弟间的矛盾也渐渐暴露出来。由于性格与目标均不相同,次子安尼尔在集团重大决策上屡屡与穆克什爆发分歧。与此同时,弟弟的觊觎迫使穆克什不断扩张其主控的信实石化,使之年销售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的一半,成为整个财团运作的大本营。哥哥实力的不断膨胀,使得阿尼尔在集团内部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摩擦频生。
2005年,兄弟俩的矛盾终于全面爆发。汽车之家报价路虎1月,阿尼尔退出印度石化公司,此举导致信实股票即刻下挫,随后又向董事会递交了一份长达500页的报告,历数穆克什的种种管理不当。这场豪门恩怨甚至惊动了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和总理辛格亲自出面调停,但也无济于事,整个印度经济也因此受到波及。
这场兄弟纷争最终在老安巴尼的遗孀科姬娜70岁寿辰前夕的强令下化解。同年6月18日,
安巴尼兄弟终于达成协议——分家。穆克什主管核心——信实工业有限公司和印度石化公司。而第二天阿尼尔宣布成立的阿尼尔·德鲁拜·安巴尼集团(ADAG)则囊括了电力、能源、电信、媒体娱乐、金融、资产等几大部分,两人完全退出对方的公司。
虽然安巴尼家族已经兄弟分家,但因为分家的是两只虎,所以整个家族的靠山反而因为一分为二而从一座大山变成两座大山,更加强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