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左子树为o,右子树为1,故答案为A 。
6.解析:
根据二叉排序树的特性:中序遍历(LNR)得到的是一个递增序列。图中二叉排序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Xi ,X3, X 5, X 4, X 2, 可知X3<�5<X40
7.解析:
拓扑排序每次选取入度为0的结点输出,经观察不难发现拓扑序列前两位一定是1,5或5, 1 (因为只有1和5的入度均为o,且其他结点都不满足仅有1或仅有5作为前驱)。因此D 显然错误。
8.解析:
m阶B树的基本性质:根结点以外的非叶结点最少含有「m/21-1个关键字,代入m =3得到每个非叶结点中最少包含1个关键字,而根结点含有1个关键字,因此所有非叶结点都有两个孩子。此时其树形与h =5的满二叉树相同,可求得关键字最少为31个。
9.解析:
根据题意,得到的HT如下:
二2 3
4 5 6
43 15
ASL 成功(1 + 2 + 3)/3 = 2。
10.解析:初始序列:8, 3, 9, 11, 2, 1, 4, 7, 5, 10, 6
第一趟:1, 3, 7, 5, 2, 6, 4, 9, 11, 10, 8
第二趟:I I I I I I I I I I I
1, 2, 6, 4, 3, 7, 5, 8, 11, 10, 9 I I I I I I I I I I I
第一趟分组:8, 1, 6; 3, 4; 9, 7; 11, 5; 2,.10; 间隔为5,排序后组内递增。
第二趟分组:1,5,4,10; 3,2,9,8; 7,6,11; 间隔为3,排序后组内递增。
故答案选D 。
11.解析:
要熟练掌握建堆、堆的调整方法,从序列末尾开始向前遍历,变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6)�  6
')'/.)一5
�气;。\三
12. 解析:
对于I,二进制由千只有0,1两种数值,运算规则较简单,都是通过A LU部件转换成加法运算。对于II,二进制只需要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状态就可以表示,这样的物理器件很容易制
造。对于III,二进制与逻辑量相吻合。二进制的0和1正好与逻辑量的“真”和“假”相对应,因此用二进制数表示二值逻辑显得十分自然,采用逻辑门电路很容易实现运算。
13.解析:
利用补码转换成原码的规则:负数符号位不变数值位取反加1;正数补码等于原码。两个机器数对应的原码是[x]凡,= 80000021H, 对应的数值是-33,[y]原=[y]补=00000041H= 65。排除A、D选项。x-y直接利用补码减法准则,[x]补-[y]补=[x]补+[-yJ补,-y的补码是连同符号位取反加1,最终减法变成加法,得出结果为FFFFFF9EH。
14.解析:
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的符号位、阶码位、尾数位(省去正数位1)所占的位数分别是1、8、23位。最小正数,数符位取O,移码的取值范围是1�254,取1,得阶码值1一127= -126 Cl27为我们规定的偏置值),尾数取全O,最终推出最小规格化正数为A选项。
15.解析:
按字节编址,采用小端方式,低位的数据存储在低地址位、高位的数据存储在高地址位,并且按照一个字节相对不变的顺序存储。由题意知机器代码的地址是递减的,存储0的位数是后32位,那么我们只需要把-64的补码按字节存储在其中即可,而-64表示成32位的十六进制数是FFFFFF CO, 根据小端方式的特点,高字节存储在低地址,就是CO FF FF F F, 故选A。
16.解析:
逻辑移位:左移和右移空位都补o,并且所有数字参与移动。算术移位:符号位不参与移动,右移空位补符号位,左移空位补0。根据该规则,轻松选出B选项。
17.解析:
由题意,首先根据DR AM采用的是行列地址线复用技术,我们尽量选用行列差值不要太大的。对于B、C选项,地址线只需6根(取行或列所需地址线的最大值),轻松排除A、D选项。其次,为了减小刷新开销,而DRAM一般是按行刷新的,所以应选行数值较少的,答案为C。
18.解析:
根据变址寻址的公式EA=(IX)+A,则(IX)=2100H-2000H =IOOH = 256, s izeof(double) = 8(双精度浮点数用8位字节表示),因此数组的下标为256/8= 32, 答案选B。
19.解析:
[x]旷[y]补=[x]补+[-y压[-R2J补=00000010H, 很明显[Rl补+[-R2补的最高位进位和符号位进位都是1(当最高位进位和符号位进位的值不相同时才产生溢出),可以判断溢出标志OF 为0。同时,减法操作只需判断借位标志,Rl大于R2,所以借位标志为O,综上选A。
20.解析:
指令流水线的每个流水段时间单位为时钟周期,题中指令流水线的指令需要用到A�E五个部件,所以每个流水段时间应取:最大部件时间80ps,此外还有寄存器延时为20ps,则CPU 时钟周期至少是lOOps。答案选D。
21.解析:
总线数据传输率=总线工作频率x总线带宽(=总线宽度/8),所以I和II会影响总线数据传输率。采用突发传输方式(也称猝发传输),在一个总线周期内传输存储地址连续的多个数据字,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采用地址I数据线复用只是减少了线的数量,节省了成本,并不能提高传输率。
22.解析:
中断优先级由屏蔽字决定,而不是根据请求的先后次序,因此A错误。中断隐指令完成的
淘宝店铺:光速考研工作室
工作有:@关中断;@保存断点;@引出中断服务程序,通用寄存器的保护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B错误。 中断允许状态即开中断后,才能响应中断请求,C正确。 有中断请求时, 先要由中断隐指令完成
中断前程序的状态保存,D错误。
23.解析:
多任务操作系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故I正确。多个任务必须互斥地访问共享资源,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共享资源进行必要的保护,故II正确。现代操作系统都是多任务的(主要特点是并发和并行),并不一定需要运行在多CPU的硬件上,单个CPU也可以满足要求,III错误。综上所述,I、II正确,III错误,故选C。
24.解析:
由优先权可知,进程的执行顺序为P2-P3-P1o
P.2的周转时间:1 +15 +24 = 40µs
P3的周转时间:18+ 1 +24+ 1 +36=80µs
P1的周转时间:30 +1 +24 +1 +36 +1 +12 = 105µs
平均周转时间:(40 +80 +105)/3 = 225/3 = 75µs故选D。
25.解析:
仔细阅读两个线程代码可知,threadl和thread2均是对x进行加1操作,x初始值为o,若要使得最终X= 2,只有先执行threadl再执行thread2,或先执行thread2再执行threadl,故只有2种可能,选B。
26.解析:
由题中数据可知,仅剩最后一个同类资源,若将其分给P1或P2,则均无法正常执行;若分给P3则P3正常执行完成后,释放的这个资源仍无法使P1、P2正常执行,故不存在安全序列,选A。
东风标致408论坛27.解析:
进程等待某资源为可用(不包括处理机)或等待输入/输出完成均会进入阻塞状态,故I、II正确;III中情况发生时,进程进入就绪状态,故III错误,答案选C。
28.解析:
“条件变量”是管程内部说明和使用的一种特殊变量,其作用类似于信号量机制中的“信号量”,都是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时刻,管程中只能有一个进程在执行。如果进程A执行了x.w a识)操作,那么该进程会阻塞,并挂到条件变量x对应的阻塞队列上。这样,管程的使用权被释放,
就可以有另一个进程进入管程。如果进程B执行了x.sign a l()操作,那么会唤醒x对应的阻塞队列队头进程。在Pa s a l语言的管程中,规定只有一个进程要离开管程时才能调用si gn al()操作。
29.解析:
时钟中断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和时间有关的信息以及决定是否执行调度程序,和时间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系统时间、进程的时间片、延时、使用CPU的时间、各种定时器,故I、II、III 均正确,选D。
30.解析:
当系统总是持续出现某个磁道的访问请求时,均持续满足最短寻道时间优先、扫描算法和循环扫描算法的访问条件,会一直服务该访问请求。因此,先来先服务按照请求次序进行调度,比较公平,故选A。
31.解析:
II和IV显然均能提高文件访问速度。对于I,提前读是指在读当前盘块时,将下一个可能要访问的盘块
数据读入缓冲区,以便需要时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提高了文件的访问速度。对于III,延迟写是先将写数据写入缓冲区,并置上“延迟写”标志,以备不久之后访问,当缓冲区需要再次被分配出去时才将缓冲区数据写入磁盘,减少了访问磁盘的次数,提高了文件的访问速度,III也正确,答案选D。
32.解析:
硬件方法实现进程同步不能实现让权等待(见王道单科书),故B、D错误;Pet erson算法满足有限等待但不满足让权等待,故A错误;记录型信号量由千引入阻塞机制,消除了不让权等待的情况,故C正确。
33.解析:
FTP用来传输文件,SMTP用来发送,HTTP用来传输网页文件,都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因此都用传输层有连接的T CP服务。无连接UD P服务效率更高、开销小,DNS在传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服务。
34.解析:
物理层的接口规范主要分为4种: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机械特性规定连接所用设备的规格,即A所说的接口形状。电气特性规定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等,如D所说的信号电平。
功能特性规定线路上出现的电平代表什么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等)的用途,如B所说的引脚功能。选项C中的物理地址就是MAC地址,它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范畴。
35.解析:
CSMA/CA协议进行信道预约主要使用的是请求发送帧RTS(R equest to Send)和允许发送帧CTS(Clear to Send)。当一台主机想要发送信息时,先向无线站点发送一个RTS帧,说明要传输的数据及相应的时间。当无线站点收到RT S帧之后,会广播一个CTS帧作为对此的响应,既给发送端发送许可,又指示其他主机不要在这个时间内发送数据,从而预约信道,避免碰撞。发送确认帧,主要是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二进制指数退避法是在CSMA/CD中的一种冲突处理方法;C选项则与预约信道无关。
36.解析:
信道利用率=传输帧的有效时间/传输帧的周期。假设帧的长度为x比特。对于有效时间,应该用帧的大小除以数据传输速率,即x/3kbps。对于帧的传输周期,应包含4个部分:帧在发送端的发送时延、帧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程传播时延、确认帧在接收端的发送时延、确认帧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单程传播时延。这4个时延中,由于题目中说“忽略确认帧的传输延时,,'因此不计算确认帧的发送时延(注意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传输时延也称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帧的传输周期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帧在发送端的发送时延x/3kbps, 其次是帧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程传播时延2
00ms,最后是确认帧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单程传播时延200ms,三者相加可得其周期应为x/3kbps+ 400ms。代入信道利用率的公式,求出X= 800bit。答案选D。
37.解析:
在网络的信息传递中,会经常用到两个地址:MAC地址和I P地址。其中,MAC地址会随着信息被发往不同的网络而改变,但I P地址当且仅当信息在私人网络中传递时才会改变。分组P在如题图所示的网络中传递时,首先由主机Hl将分组发往路由器R,此时源MAC地址为
H1主机本身的MAC地址,即00-1a-2b-3c-4d-52, 目的MAC地址为路由器R的MAC地址,即OO-la-2b-3c-4d-51。当路由器R收到分组P后,根据分组P的目的IP地址,得知应将分组从另一个端口转发出去,于是会给分组P更换新的MAC地址,此时由于从另外的端口转发出去,因此P的新源MAC地址变为负责转发的端口M AC地址,即OO-al-b 2-c3-d4-61,目的MAC地址应为主机H2的MAC地址,即OO-al-b2-c3-d4-62。根据分析过程,题目所问的MAC地址应为路由器R两个端口的MAC地址,故选D。
38.解析:
对于此类题目,先分析需要聚合的IP地址。观察发现,
题中的4个路由地址,前16位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3段的8位中,将这8位展开写成二进制,分别如下:
--------
7    6    5    4    3    2 I 。32
。。I 。。。。。40
。。I 。I 。。。48
。。I I 。。。。56 。。I I I 。。。
观察发现,4个地址的第3段中,从前向后最多有3位相同,因此这3位是能聚合的最大位数。将这些相同的位都保留,将第3段第3位之后的所有位都置o,就得到了聚合后的IP地址35:230.32.0,其网络前缀为16+ 3, 也即前19位,故聚合后的网络地址为35.230.32.0/19,答案为C。
39.解析:
传输层分用的定义是:接收方的传输层剥去报文首部后,能把这些数据正确交付到目的进
程。C 和D选项显然不符。端口号是传输层服务访问点TSAP,用来标识主机中的
应用进程。对于A和B选项,源端口号是在需要对方回信时选用,不需要时可用全0。目的端口号是在终点交付报文时使用到,符合题意,故选B。
40.解析:
出现得较早,当时的数据传输能力较弱,使用者们往往也不需要传输较大的图片、视频等,因此S M TP具有一些目前来看较为老旧的性质,例如限制所有邮件报文的体部分,只
能采用7位AS C II来表示。在如今的传输过程
中,如果传输了非文本文件,往往需要将这些多媒体文件重新编码为AS C II再传输。因此无须转换即可传输的是ASCII 文本,答案为D。
二、综合应用题
41.解答:
1)题目要求算法时间上尽可能高效,因此采用空间换时间的办法。分配一个用千标记的数组B[n],用来
记录A中是否出现了I-n中的正整数,B[O ]对应正整数1,B[n -1]对应正整数n, 初始化B中全部为0。由千A中含有n个整数,因此可能返回的值是l-n + 1, 当A中n 个数恰好为l-n 时返回n + l。当数组A中出现了小于等于0或大于n的值时,会导致l-n 中出现空余位置,返回结果必然在l-n中,因此对于A中出现了小于等于0或大于n的值可以不采取任何操作。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算法流程:从A[O]开始遍历A,若0<A[i] <= n, 则令B[A[i]-1]= 1; 否则不进行操作。对A遍历结束后,开始遍历数组B,若能查到第
一个满足B[i]== 0的下标i'返回i+ l 即为结果,此时说明A中未出现的最小正整数在l-n之间。若B[i]全部不为o,返回i+ l  (跳出循环时i=n,i+ 1等于n+1), 此时说明A中未出现的最小正整数是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