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链”奇袭新能源汽车
作者:赵笑达 孙鹏飞 唐晓园
来源:《商界评论》2022年第06期
故事從供货苹果开始,几十家中国企业的命运也因与苹果捆绑而波动。
在苹果2020财年(截至2021年9月25日)的供应链报告中,中国苹果供应商企业(下文称中国“果链”企业)占据了近一半的供应商名单,其中包括内地40家、中国香港8家和48家。
2022年5月19日,赴美访问的越南总理范明政来到加州,专程与库克见面,他期望苹果继续在越南扩展供应链。
如今,31家位于越南的果链企业主要生产AirPods和iPad,雇佣了约16万名工人。由于中国果链工人数量约200万,是越南果链工人数量的10多倍,因此越南订单在短时间内尚无法对中国果链企业造成冲击。处在中美博弈的当口,范明政选择的时间节点如此微妙,越南见缝插针的示好摆明了要抢生产订单。
而苹果供应链转移的另一个重点对象—印度,在5月23日,其总理莫迪与拜登会面,想要将全球制造业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标签换成“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
印度制造的野心已在iPhone代工上显露。今年4月,苹果宣布开始在鸿海印度清奈工厂生产最新机型—iPhone 13系列。在这之前,鸿海印度主要组装iPhone11、iPhone12、iPhone SE等老机型。
汽车之家2020最新报价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国果链企业起步的那个年代—苹果入华主要看中了中国的人口红利以及10多亿人口背后的消费大市场。
果链“印度化”正在加快的趋势反映在这样一组数据上:今年一季度,苹果在印度出货了近100万部“印度制造”iPhone,同比增长50%。iPhone在印度一季度的总体销量增长了22%。
反观中国,去年90%的苹果产品实际在中国生产,除了本土果链企业,海外公司的中国工厂也承接了大笔订单。在苹果供应商200强名单中,有150多家工厂建在中国。但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是:大部分中国果链企业的价值感很低。
有业内人士测算,一部成本超过370美元的iPhone 12,中国大陆供应商的零部件价值仅有17美元,仅占5%。
据观察,中国果链企业大致可以分为2类:
一类是在切入果链之后,通过苹果供货商的金字招牌,再进一步拓展客源,寻求多元客户,提升附加值。
但更多中国果链企业仍属第二类—依赖单一大客户苹果,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具备议价权,也无法创造更高的价值。
前有苹果吃肉,中国果链企业喝汤,后有印越夹击,大部分中国果链企业无法绕开一道思考题—如何摆脱“低端”与“附属”焦虑,持续攀爬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端?于是,本文试图从已发生的故事中,寻关于未来的启示,走过人口红利下的血汗工厂,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梳理出一条果链企业求变的路径。
如果没有库克和中国果链,那么乔布斯就是上一个罗永浩。
1985年,苹果Macintosh库存危机让乔布斯被赶出董事会。而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他依旧要收拾苹果库存的烂摊子—苹果的库存期已超过2个月,“领先”所有科技公司,“还有90天就破产”。
乔布斯争取到一笔来自微软的1.5亿美元注资,短暂缓解了苹果的压力。而库存问题的根源,交由1998年3月加入苹果的蒂姆·库克解决。
库克信奉“库存即邪恶”,祭出2招铁拳:简化产品线和建立“全球化供应链生态系统”。
自此,中国果链企业开始进入苹果视线。
仅仅7个月后,苹果的库存期从30天缩短到6天。1年后,这个时间甚至变成了2天,打破了餐饮业“周转之王”麦当劳2.5天的纪录,把苹果送上了“供应链大师”的宝座。
拳法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JIT(Just in time)模式,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和相关顺带成本,改善商业投资回报的管理战略。
这套模式的精髓,是苹果借助强有力的话语权实现的轻资产运营,同时将风险和库存压力转嫁至供应商身上,并沿用至今。
对于中国果链企业而言,搭上苹果这班电梯,意味着持续订单,树立起行业中的品牌形象。然而,库克派发的生死符,也让这些企业的命运捏在了苹果手里。
中国果链企业身中“生死符”,主要有2大病症:
1. 没有议价权。
苹果摒弃“机海战术”—与其卖10款出货量10万台的产品,不如集中资源,促销一款出货量80万台的精品。
也就是说,苹果通过大幅简化供应链复杂程度,使其更易掌控生产流程,同时顺势削减供应商数量,将订单汇集给少数几家来做,增加在供应商端的话语权。
中国果链企业对于苹果可以说是爱恨交加。苹果的订单大而集中,谁都无法忽视大笔订单带来的诱惑和苹果供应链的闪亮标签。然而苹果掌控着一切,其可以随时替换供货商,使得果链企业无法获得大笔订单的议价权。
在2022财年第一季度(2021年10-12月)财报中,苹果迎来了史上最高单季营收—1 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为43.8%。
而果链企业的财务数据则要“卑微”很多:为苹果提供玻璃面板的蓝思科技在今年第一
季度净利润转亏4.11亿元,同比下降134.12%,毛利率只有11.24%;MacBook金属机壳、iPad外置键盘制造商长盈精密在2021年度亏损6亿元,毛利率只有14.45%,还不到苹果的1/3。
长盈精密和蓝思科技这对难兄难弟,有一个共同点:毛利润十分微薄。只要业务结构稍有变化,盈利状态上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他们分担了苹果库存、运营压力。
通过投资SAP(思爱普)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苹果直接打通了零件供应商、组装厂和渠道的信息系统,从系统中就能预测每周销售的具体情况、零售渠道精确的库存统计、向外包工厂发出的订购需求和库存是否积压过多等细节,并随时调动果链生产节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