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分析
1.行业背景。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技术涉及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等诸多领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维修服务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日显突出,据交通部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72亿辆,年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汽车维修服务人员需求量超过200万人。从目前的行业背景看,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技术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汽车制造和维修业发展的瓶颈。为保障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建设以培养汽车维修行业“紧缺人才”为目标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具有重大意义。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工作已被列入我国“十大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之一。
2.区域背景。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稳的地区之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09年长三角地区GDP达到7.1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2%;汽车维修业务量达10837万辆,占全国的23%;汽车保
有量达1676万辆,占全国的22%;汽车制造量达413万辆,占全国的30%。
我校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拥有众多汽车制造和维修行业的大型企业。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家庭私家车保有量日趋增加,据2019年统计,徐州市私
家车达46万余辆。目前,全市拥有汽车维修企业近300家,每年汽车维修人才需求近800人。而且,高技能的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维修市场的需求,亟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很快。2011年全社会拥有车辆40.9万辆,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汽车21.7万辆,比上年增长21.1%。私人汽车又有较快发展,年末达到16.5万辆,比上年增加3.2万辆。这一切,都为徐州地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注入了
活力。
(二)人才需求分析
据江苏省运管网记录统计,目前我市各类维修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具有上岗资质的仅有2000多人,其他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与考核,文化水平、
职业素质、技能水平相对偏低。仅为了满足本市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我市及
周边地区每年对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汽修从业人员需求达1500余人。
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及周边地区汽车后市场维修从业行业人员出现“三缺”现象:一缺从事汽车维修学徒工,二缺从事汽车维修操作工,三缺从事汽车美容与装潢人员。我市现有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校10所,每年毕业生不到1200人,而本地就业的人员仅800余人,无法满足本市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后市场对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维修行业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将会持续相当长时期。
(三)专业定位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汽车营销相关岗位对服务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呈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就业对应岗位有:汽车维修工、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喷漆维修工、汽车检测工、汽车前台接待员(服务顾问)、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整车销售员(销售顾问)、汽车配件销售员、二手车专(销售)员等。
二、建设基础
1.专业现状。
我校自1995年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来,设有汽车电器、汽车机修2个专业方向,并于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立项为第三批建设省级实训基地,2022年拟开设汽车美容与装潢专业。
目前,专业招生规模稳步提升,形成三年制中职及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三个办学层次,本专业现有在校生290人。实训基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11个,设备资产总值约816万元。本专业培养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
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汽车机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及汽车维修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汽车维修厂、汽车制造厂、汽车4S店、汽车销售公司、检测站、交通运输公司、汽车运营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行与管理等岗位工作。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5.2%,对口就业率达72.3%以上。
2.专业建设基础。
(1)建立了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校“工学结合,校企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共建,共同制定了具有专业特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2)现有专任教师14人,专任专业教师本科学历100%,其中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是3人,比例是21.4%,高级职称3人,比例是21.4%,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11人,比例是78.6%;专任专业教师获省技能大赛银牌1枚,铜牌3枚。建成徐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参与企业技术研发获专利1项。建有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3人,均具有技师职业资格,1人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3)实训基地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徐州市技能大赛赛点、江苏省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徐州市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考核点,拥有汽车二级维护实训室、汽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维修接待(职业体验馆)、电气焊实训室、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空调故障诊断实训室、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美容实训室、汽车装潢实训室、汽车车身修复与喷涂实训室等11个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资产总值约816万元。通过校企合作建成8家校外实训基地。
(4)发挥校企合作集团优势,充分共享徐州地区8家优质汽车维修企,校企联动、共同建设、共同收益,推动徐州市汽修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促进徐州市汽修职业教育向特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为我市汽车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先后与多家汽车服务中心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学生达180人。
(6)具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能力。近三年,为本地区汽修行业输送187人,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先后与徐州市5家企
业开展技术服务,参与解决维修技术难关,共同研制开发汽车维修工艺流程8项、申报专利1项。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徐州市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点作用,面向社会开展培训鉴定工作,近三年年培训平均考核发证数203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行业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主动服务于江苏省汽车维修行业及徐州市
汽车维修行业,密切跟踪汽车维修行业产业优化升级态势,校企联动,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三年的建设,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完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聚焦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素养,继续深入推进企业行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
(2)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借助学校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
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
(3)实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程,建成1个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项目,提升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
徐州汽车2.课程体系建设。
(1)继续完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在课程建设方面,重点围绕企业岗位需求,深度开发以项目化为特征课程资源,建成市级以上共享精品课程1门,开发配套校本实训教材3本,共享网络课程4门,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汽车综合维修》教学资源库,建成3门共享网络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3.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从“双师型”骨干教师中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1名。要求培养对象到国内外进修深造,
定期到本市品牌汽车服务企业锻炼,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主持科研课题,开发课程资源等。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专业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的培养。
制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派10名专业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专题培训、顶岗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担任专业课程教学,主持或参与特教材的开发,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发能力;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要求,通过实行专业教师专题培训、下企业锻炼,促进技能提升。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观念创新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教学团队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研讨与交流。
(4)兼职教师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需要,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引入力度,每年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到2022年底建成由8人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4.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对接职业岗位和专业技术领域,加大投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推进“互联网+”,提升“产、学、研”能力,优化实训资源配置,建成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
(1)完成1万平米理实一体综合实训楼的建设,改善实训教学环境,整合实训教学资源,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新建汽车仿真实训室、数字化实训室,扩建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等8个实训室。
(2)探索对汽车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添置信息检索设备,安装企业维修资料检索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
(3)营造汽车文化和专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通过导入国内外汽车企业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将不同企业的理念文化布置上墙,随时提醒和激励学生。通过信息浏览馆集中展示汽车车型历史、汽车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等汽车主题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