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教师版
运动汽车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胡明会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点评:(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ta均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t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m-sn=(m-n)aT 2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  ,  ,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在中学物理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核心内容,而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最大特点是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培养灵活运用规律的重要途径,通过一题多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种解法的特点,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各种解题方法培养,认真审题,寻求最佳解法。现将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介绍如下:
二、方法演绎
1、基本公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在这些公式中,只涉及五个物理量: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s和时间t 。而v0vta、s它们均是矢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因是直线运动,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数值取“+”号,与正方相反者为负,数值取“-”号。当初速度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
2、平均速度法: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即:,求位移时,可以利用
3、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意时间t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平均速度”即,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有下面几个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
(1)在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 )
(2)在1T内、2T内、3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
(3)在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
(4)在通过第一个S内、第二个S内、第三个S内……所用时间之比为:
    (
因此,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我们可利用上面几个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来求解,有时可达到“出奇兵”的效果。
5、逆向思维法:逆向过程处理(逆向思维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端”作为“初态”来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如物体做加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减速运动,物体做减速运动看成反向加速运动处理。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若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将它看作匀加速运动来求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处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可以采用逆推法,将该运动对称的看作是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相应的位移、速度公式以及在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之比、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等结论,均可使用,采用这种方法尤其在解选择题或填空题时十分简捷。
6、图像法:利用图像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更清晰,方法更巧妙。从物理图象可以更直接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出答案。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vt图像分析解答问题比较常见,运用时须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截距:初速度v0;坐标(tv0):t时刻的瞬时速度;
直线的斜率:tanθa(加速度);坐标轴和图像围成的面积:t时间内的位移,并且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7、巧用推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可优先考虑用求解。
8、巧取参考系,将物体的运动简化
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一参考系而言的,同一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一辆匀速运动的汽车,对等速同向运动的汽车与速度比它大的同向运动汽车,分别是静止和向后运动。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也可以巧妙地选用其
他物体做参考系(如两车的追击问题、同时开始的自由落体问题等)从而可简化求解过程。选取参考系的一般原则是:使研究对象的运动尽量变得简单。
三.综合应用题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例1】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量q=1.0×10-8C、质量m=2.5×10-3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x轴作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0.16t-0.02t2,式中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m,位移为                      m。
解析:须注意:本题要求的是路程和位移。将x=0.16t-0.02t2对照,可知该物体的初速度v0=0.16m/s,加速度大小a=0.04m/s2,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由v0=at可知在4s末物体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末速度大小v5=0.04m/s。前4s内位移大小,第5s内位移大小,因此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0.34m,而位移大小为0.30m。
【例2】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
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
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
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地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选C。
【例3】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解析:起动阶段行驶位移为:
s1=    ……(1)
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v= at1        ……(2)
匀速行驶的位移为: s2 =vt2    ……(3)
刹车段的时间为:  s3 =    ……(4)
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
=
【例4】汽车以加速度为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汽车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此题有三解法:(1)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求:
第5秒内的位移为:      s = a t52 at42 =9  (m)
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v===9 m/s
(2)用推论v=(v0+vt)/2求:v==m/s=9m/s
(3)用推论v=vt/2求。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4.5s时的瞬时速度:v=v4.5= a4.5=9m/s 
【例5】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