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和汽车商标翻译
作者:张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
        摘要: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繁荣,我国汽车工业也迅速崛起。我国自主品牌如吉利、奇瑞等已经被业界视为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然而国外汽车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对主流。究其原因,除了我国自主品牌在历史沉淀、技术、管理水平及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客观差距外,还有主观上的差距汽车商标的翻译水平,这也是造成我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对有志于开拓国外市场的车企,商标的翻译和推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德国目的论角度提出了四种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汽车品牌翻译;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张杰,出生年月:19832月,性别:男,籍贯:陕西省子长县,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33-02
        引言:作为企业宣传和推广产品的利器,商标具有特定的标志意义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承载着独特的商品信息和文化信息,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产品的向导。好的汽车商标译名更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的财富。在全球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商标作为广告营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商业竞争中的意义重大。这里以吉利的两款车型的翻译为例:吉利小皮卡的英文译名为“Geely PU Rural Nanny”,但其中Rural Nanny乡村,保姆之意,让人很难对这款车产生刚猛,结实的印象;同样,吉利金刚Geely King Kong,其实只是一款普通四门掀背轿车,颇有不同准确到位的感觉。
        1、汽车商标汉译的理论基础——德国翻译目的论
        本文以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目的论派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一种有目的的互动宾利标志;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影响目标文本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源语文体,也不是源语言文本在源语言读者身上产生的功能,而是目标文本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功能。因此,在汽车商标的翻译中,译者应根据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