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法院公告查询
【篇一: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浅探】
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浅探
作者:汪凯舲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6期
【摘要】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送达方式之中,公告送达提供了解决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以其它方式无法送达难题的一种途径,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对公告送达制度规定的不完善为实际操作埋下了隐患。借专业实习之际遇,深入法院工作第一线,所以在单位商事案件为样本展开相关调查,呈民事诉讼中公告送达之现状,揭示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而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民事诉讼;公告送达;现状;问题;建议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用张贴公告、
登报等方法,通知受送达人在一定期限内受领送达文书的送达方式。[1]作为解决民事诉讼其它送达方式不成的最后手段,其有着独特的性质和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的愈发频繁,法院选择公告送达的案件日益增多。而能否正确适用送达方式,不仅与当事人的诉讼权益相联系,也关系到司法权威的体现。为此,笔者以所在实习单位的商事案件为样本,展开相关调查。一、公告送达现状透析(一)实际使用率持续较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基层法院在最近6个月中,对受理的商事案件共进行送达工作4369次,其中通过公告方式完成送达的次数为393次,占送达总量的9%。通过计算近五年该院受理商事案件进行的送达工作的相关数据,得到如下结果:2008至2012年期间,各年中公告送达次数占送达总次数的比例分别为5.06%,5.8%,11.1%,7.82%,7.13%(见表1)。送达是民事诉讼中一项基础性诉讼程序,对民事诉讼活动的进程与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均有影响,而公告送达天然存在着送而不达的风险,固在实际中应使用不宜太过频繁。就以上数据来看,当前商事审判中公告送达使用率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较之前的使用率又有所增加。
(二)不同情况区别操作方式
公告送达尽管是一种拟制送达方式,产生的却是与其他送达方式同等的法律效力,而所采用的公告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后公告效果,这就要求法院慎重选择。根据《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8条规定,法院在适用公告送达时,可以选择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报纸作为公告张贴或刊登的地点或载体。样本法院在实践中采取结合具体案件分情况选择公告方式的做法。对于在本辖区内的受送达人,法院采用在法院公告栏和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并拍照存档的方式进行公告送达。对于非本地的受送达人则通过报纸刊登公告。同时,法院视受送达人户籍所在地的不同而区别选择发布公告的媒体。受送达人属浙江省内的,在《浙江法制报》上公告,属浙江省外的,在全国发行的《法制日报》上公告。
(三)“下落不明”认定不易,适用极少
民事诉讼法第92条对适用公告送达的情况给予了限定,即为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两种情况。关于“下落不明”,民诉法上并没有严格的概念限定,一般认
【篇二:法律检索资源方法】
法律检索资源
中国(大陆资源检索p1、港澳台资源检索p6、法律出版物p4)
外国(美国p7、英国p7)
国际组织(搜索引擎检索p7、数据库检索p7、通用检索p8)
  从信息的传播方式来看,可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报纸、期刊、杂志、法律书籍、法律光盘制品、广播等途径来获取。
  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立法法》的规定,以及律师工作业务需要,与律师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信息类型可分为国内外法律法规信息,具体包括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我国签署的条约、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文件、立法背景资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国法律英文译本、外国法律制度、国际公约与条约、wto规则等等;案例信息,包括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各地高级、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案例评析、仲裁案例等;实用法律资料,包括法律释义、司法
解释解读、法律实务指南,法律文书、合同范本等;参考资料,包括法学论文、法学教材、法律词典、法律新闻等。
  法律资料以载体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形式,其顺序应为:网络资源、光盘数据库、法律出版物。
  (一)中国法律资源(含港澳台地区)
1.主要网络资源
(1)法律数据库或在线法律服务(legal online services)
法律数据库是律师必备的、有效、最方便的法律工具之一,全面权威的法律数据库能为律师提供可靠的法律信息检索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①北大法宝(www.chinalawinfo);英文版(www.lawinfochina)北大法律信息网是北大英华公司和北大法制信息中心共同创办的大型法律综合网站,创立于1995年,是互联网上第一个中国法律网站,涵盖了中、英文法律法规检索、法学文献、天问咨
询、远程教育、法学论坛、司法考试、法律导航等内容,并不断在法律信息内容、功能、服务等方面实现自主创新。
“北大法宝”— 中文在线法律数据库( vip.chinalawinfo)是该网站06年改版推出的高端产品,共由14个主体库、9个参考库组成,收录1949年至今近40万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最高法公报案例、各地裁判文书、案例评析、仲裁裁决、中外条约、大量合同范本、法律文书、法学教程、法学文献、法律释义、实务指南、立法背景资料及wto文件等信息。内容全面权威、法规收录渠道权威,采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法制办、等有关机关提供的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及有关规定认可的法规文本,校对严格,准确可靠。
北大信息网的英文版(www.lawinfochina)提供中英文对照在线数据库,包括法律法规、案例、公报政报索引、法学期刊索引、税收协定及中国政府白皮书等数据库,翻译迅速准确,为律师从事涉外业务提供很大便利。
“北大法宝”数据库的最大特点是其首创的法条联想功能,不仅能直接印证链接所查文件中
引用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及其条款,同时提供与重要法条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案例、裁判文书、法学论文、修订沿革、条文释义、实务指南等全方位的法律信息。为律师全面深入驾驭法律信息提供了平台。
“北大法宝”另一特是及时详尽标注法律修订沿革信息,通过对我国法律、法规的历次修订及相关法条异动情况的梳理,用户可回溯某条款的历史变动及相关法规、案例、论文等资料。 ②国信中国法律网(ilaw)
国信中国法律网是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开发部法规信息处创办,主要包括新法规联机查询、国家法规数据库、法律理论特刊、国家强制标准、人民法院报特辑、律师事务所名录六个栏目。其中,新法规联机查询,内含每月收录的法律法规的名称、简介和法规全文;国家法规数据库收录了自1949年建国以来全国人大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国务院各部委规章、各地人大法规和政府规章、我国签订的国际条约和公约等,约10万篇法规、5 亿汉字;法律理论特刊包括法律界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对公众关心的法律进行的解释和评论,以及对法律的介绍和说明;国家强制标准,提供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标准目录,用户可以下载正文。
  目前,该库有windows版、web浏览器版和trs版等多种不同版本供用户任选使用。国家法规数据库的特点是法律法规比较全面和权威。
  ③中国律师网
中国律师网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法学文献、律师事务所信息、全国律协行业规范、实用案例、司法考试信息等内容,改网站的主要特是汇集了全国大部分律师事务所的信息,以及全国律协的行业规范性文件,可以为律师提供帮助和指引。
  (2)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也是律师需要经常浏览的一类信息来源,律师通常需要与各种主管
机关打交道。为了更好地提高向机关人员咨询的有效性,事先获得充实的相关材料是很有必要的。全国人大、中央政府、与业务相关的部委网站,以及部分地方政府、机关网站。是获取相关办事指南的有效途径。通常,办事流程及其相关文件要求,都会在上的“办事指南”栏目中写明。律师在了解了基本的信息后,再针对所做项目的特殊性向机关人员咨询,所获得的信息会更为准确。
中国汽车网公告查询
①中国人大网(v)
中国人大网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舆论媒介。网站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发布最新立法的动态,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的法律议案情况等。
  ②中国政府网(v)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
  其他重要部委网站、地方政府网站:商务部(v);国家工商总局(v);国家税务总局(
v/index.htm);海关总署(v);国家外汇总局(v);北京市政府网站(v/);上海市政府网站(v)等。
  这些地址可以通过在百度(www.baidu)和谷歌(
le)中键入所需要查的各级政府或有关部委的名称搜索出来。
(3)法律学术网站
律师需要关注和洞察法律学术界的最新成果,以不断更新法律知识,业内比较有影响的学术网站包括北大法律信息网和中国民商法律网。
  ①北大法律信息网(www.chinalawinfo)
北大法律信息网设立的法学文献栏目,收录了国内200余位法学专家文集,并拥有权威法律学术论文篇,分为法学论著、随笔、书评等子栏目,内容非常丰富。法律专题栏目,紧跟立法、司法、学术界动态,集合精品文献,编辑成高水平的专题,具有很强学术价值。论文和专题均可全文检索,并提供免费下载、打印服务。
  ②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
该网站是人民大学商事法学研究中心创办的,以人大民商法教授所著的法学论文为主,理
论价值很高。其栏目设置和内容紧密联系民商法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设立学术动态、司法实践、判解研究、判例要览等频道,并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和讲座,推荐该领域内著名学者和理论书籍。该网站致力于学术的交流,偏重重点法学学科的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各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