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it56
DIALOGUE 40
文/本刊记者 喜崇彬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与日本经济和贸易交流必将进一步加深。作为经济先发国家,日本建有世界上较为先进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对话中,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深入分析了日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总结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为中国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访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
2020
年11月15日,区域全
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正式签署,这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这必将有力促进地区经济复苏、拉动
全球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RCEP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中
日首建自贸区关系,相信中日两国经济和产业能够更好相互促进发展。日本作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拥有世界上较为成熟先进的冷链物流体系,对其冷链物流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借鉴性。因此,通过分析日本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能够为构建中国冷链物流体系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日本冷链物流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话题采访了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教授。姜教授是留日经济学博士、博士后,对
日本物流发展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
记者:日本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姜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
冷链物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内经济的复苏和居民消费的升级,促使冷冻企业数量大幅增加。1960~1965年,日本冷冻食品行业开始发展,为后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基
础。随后的1965~1985年,日本进入到了第二次经济增长时期,促使日本冷冻食品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
运汽车的比重大致为2.65%,冷藏运输率则高达90%以上,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腐损率低至5%以下。
记者:目前,日本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姜旭:第一,在经过多年市场竞
争之后,目前日本冷链物流产业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结构,产业集中度比
消费进入了成长期,日本冷链物流开始构建。1985年后,尽管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冷链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熟,日本市场易腐食品消费已占总食品
消费金额的50%以上。进入21世纪后,日本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日本在2014年冷藏保鲜车的保有量在12万辆左右,到2017年则接近20万量左右,冷藏保鲜车占货
较高。2018年日本前十大冷链企业份额合计占比35%,其中最大企业日冷集团占比10%。1942年,日冷集团前身帝国水产统制株式会社成立,开始进行水产品销售及制冰、冷藏、冷冻业务;1977年,日冷集团设立运输服务部门,即为现在的日冷物流的前身;1988年,日冷集团收购荷兰的冷藏公司,拓展欧洲市场;2004年,日冷集团与三菱商事共同出资,在中国设立上海鲜冷储运有限公司,进军中国市场;2005年4月1日,日冷物流从日冷集团正式独立出来成为其第二大子公司,并且逐渐扩大企业规模和服务范围。2019年全年,日冷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5801亿日元,同比增长2.13%,营业利润为29
5亿日元,同比增长4.42%;按照2019年日冷集团数据,其205万吨的冷库容量,位居世界第五。第二,以日冷为代表的日本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有着完善的仓储网络和精细化的服务体系,这保证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日冷在日本全国范围建成运营7大区域的冷库公司,75个转运中心,总计152个物流中心。每天公司通过4000多辆运输车,满足全国范围内5000多家门店的需求,从北海道到福冈地区,日冷都有其子公司和配送中心分布,充足的冷藏、冷冻网络支撑使得
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形成冷链物流配送
的规模效应。此外,日冷物流还承担第
三方物流运输业务,下游客户总数2000
家,面对下游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
通过对整个物流过程的调查、分析、构
建及实现等步骤,实现了以往仅对物流
过程中的个别项目进行优化无法达到的
运输配送的成本降低和物流质量的提
北京汽车超市高。由此可见,日本冷链物流企业已经
从仅提供仓储、运输的单一功能性服
务,延伸到可以提供专业冷链咨询、信
息对接以及冷链管理等个性化定制服
务,并与客户结成利益、风险共享的战
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在日本冷链系统中,共用的
周转器具、冷藏车、冷库等越来越多。
自营的资产逐渐下降。冷库、冷藏车和
普通仓库、运输车辆不同的地方是投资
大、专项使用。如果都是企业自营,投
资过大。共用有利于利用效率提升。如
日本的渔业生产中,生产环节以渔民和
中小型渔业企业的分散经营为主,而冷
链物流系统建设则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运营管理成本巨大,一般渔业生产者或
加工企业难以承担。日本全国渔业协同
组合联合会作为该国渔业生产、加工、
流通、销售的综合服务体,承担起了行
业冷链物流建设与服务的责任。该协会
拥有冷库、冷藏运输工具(汽车、船只
等),在流通特别是产地批发环节的冷链
物流提供了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该协
会的全体渔户可以得到渔获物分拣、加
工、搬运、保管等系统服务。由此,日
本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成为日本水产品
冷链物流迅速发展并进行标准化运营的
必要保障和主要推动力。
第四,日本冷链市场需求变化促进
技术和服务进步。早期日本民众冷链食
品消费主要以冷冻产品为主,如水产品
中以冷冻鱼为主。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
始,由于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日本国内
消费者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
升,促使日本冷链企业发展进入了新一
轮技术革新,冷链技术中冰鲜技术发展
壮大,鲜活鱼类的消费比例上升,冷冻鱼
类和鱼类加工产品的消费量略有下降。
日本冷链冰鲜技术的发展说明其冷链物
流的发展不仅仅是基础低温储藏和运输
能力的拓展,还包括温控能力的细化和
服务的多样化。
第五,日本零售业的发展变化使得
流通体系整合升级,冷库周转率不断提
升。在日本,随着超市和大型零售店的
发展壮大,批发市场这种传统交易方式发
生了变化。零售主导的产业模式具有订
单农业的特征,体现出农产品运销内部
各环节连携的特质。以客户的订单为起
点,经过“订购—发订单—生产—发货—
交易”这一连串的步骤,完成交易。日本
的冷库分几种类型:周转性、加工型、
仓储型。如今,日本冷库商品周转频率
越来越高。日本冷冻冷藏食品流通速度
越来越快,就在在冷库中储存的时间降
低。市场活跃。TC\DC\PC三C合一冷链
物流中心越来越多,满足客户越来越高
的要求。
第六,日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科技
投入大,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高。日本
的冷链物流在进行作业时都是采用专业
的机械。日本的劳动力十分的昂贵,这
就导致了分拣系统的普及,同时人工分
拣和机器相比速度明显较慢,而数码分
冰鲜技术的发展,使日本冷冻鱼类和鱼类加工产品的消费量略有下降
41
2020.12/物流技术与应用·冷链增刊
www.edit56
对话
DIALOGUE 42
物流技术与应用·冷链增刊/2020.12
拣系统大大地提高了冷链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人工分拣容易出现一些不可抗因素影响到分拣的准确性,机器能够提高其准确性,降低错误率,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成本。日本的冷链物流企业广泛的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善了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提高了企业在同行业乃至
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也使得信息能够更快速的传达到客户手中,并且不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同时,企业会在配送的车辆上安装GPS掌握送货员的实际配送路线,这方便了客户可以更快的了解到自己的货物运送到哪个具体位置。冷链物流企业GPS技术的运用让企业不仅可以优化配送线路提高配送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企
业和客户对送货员的管理和监督。记者:日本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中国有哪些启示?有哪些做法和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姜旭:我个人认为日本冷链物流建设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
交通运输网络是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发达的道路网络可以助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当然,与日本比起来,我们国家是个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多样化的交通物流体系。除了公路交通运输,还可以采取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空运等方式,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应对我国更加复杂的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
二是加大前期投入,降低物流成
本。冷链运输的前期投入虽然大,但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十分必要。从日本冷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
加大冷链运输的前期投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冷链运输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注重行业标准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制定行业标准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冷运产品的实际质量,标准的行业操作还可以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冷链运输的发展前期投入大、利润
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大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搬运设备、堆垛系统,不但有效提高了冷库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而我国在互联网信息产业上较日本更有优势,理应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更大动力。如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应加大推广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化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对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追踪运输以及库存产品,保证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这在
新冠疫情对行业带来冲击的情况下尤其重要。此外,还应发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优势,助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如今我国“互联网+农业”模式已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电子商务销售的模式一方面提高企业采用冷链物流的动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认知,最终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图1 在日本冷链系统中,共用的周转 器具、冷藏车、冷库等越来越多
小,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提高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在我国国务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政策推出后,各类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系统在各地发展起来,加快了冷冻生鲜产品流通速度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发挥行业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整合和主导作用。如今,在我国市场流通多元格局已形成,批发市场、专
业化市场和零售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大型流通集团、中小流通企业和各类农林牧副渔专业合作社、农村流通中介组织发展起来。流通标准化、规模化、安全化、迅捷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加大冷链行业科技的研发和
应用。现在日本冷库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如日冷物流集团东扇岛物流中心,很早就采用脸部识别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地保证过了冷库
日本城市共同配送车辆
43
2020.12/物流技术与应用·冷链增刊
六是以三温带推进冷链物流发展。
日本冷链物流中心,配备了冷藏、冷
冻、常温3个温带的相关设备,提供冷冻、冷藏、常温3个温带的商品共同配送的服务,按照HACCP、ISO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冷链物流的品质管理。同时,配合原来的生鲜产品、水产品方面的集货能力,提供3个温度带带对应的冷链加工服务,积极应对并满足客户要求,扩大餐饮、食品连锁店、超市等产
业的货主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的产地开发等原有的功能上,加上保证安全、安心的原料管理、信息提供等功能,进行3个温度带的全程冷链品质管理。
七是冷链物流的市场外流通得到了
发展。日本的冷链物流中心,可以为蔬菜、水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提供冷链服务。随着近年日本消费者饮食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流通模式出现多样化、效率化。日本的蔬菜、水果、肉类
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开始,“跳过”批发市场,把日本全国各产地生产的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高效的不断集货,这种“市场外流通”得到了发展。
八是日本农业协同组织的作用。日
本农业协同组织(JA),是日本为促进和保护农民生产、生活而成立的组织。JA 为农、林、渔业从事者,提供研发、采购、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咨询
和服务。JA对农产品研发、材料采购、加工及流通和销售全程给与技术支撑。九是日本重视冷链与食品安全管理。作为食品进口大国,日本一直重视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2003年,日本再次对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时,大幅度地修改了《食品卫生法》,并于2003年7月1日起施行了《食品安全基本法》(2003年第48号法律)。该法指出,日本内阁府将于2003年7月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来行使有
效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这结束了日本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食品安全一元化领导的体制。2011年3月11日,
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后,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迅速做出了反应,针对福岛及周边地区的蔬菜、鲜奶、鱼贝类等展开健康影响评估。日本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
层次,《食品卫生法》等一系列针对食品链各环节的法律,法律效力最高。第二层次,《食品安全基本法》等政令,是根据法律制定并由内阁批准通过。第三层次,《食品卫生法实施规则》等省令,是根据法律和政令,由日本各省制定的法律性文件。目前,日本已经形成了高效、科学、灵活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十是形成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日
本对大米和牛肉实行身份证制度,农林水产省从2003 年起在日本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证制度,大米生产者要在米袋的条形码上标明生产者姓名、栽培经过、米的种类、认证号码和产地等;加工者要标明是否是精米、加工批量及号码;
销售者要在商店提供产地信息备查号码。之后,日本政府在检讨应对疯牛病问题失误中,吸取教训,
实行“牛肉身份证”制度,对牛肉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继大米和牛肉之后,日本农林水产省决定将身份证制度原则上推广到所有农产品。申请“身份”认证的农产品,必须正确地表明该产品的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名称、数量和日期等。计划由民间设立专门从事农产品“身份”认证的机构,负责接受农产品生产者和流通企业的认证申请,授予认证标志。总的来说,尽管中国与日本在基本国情、产业结构、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但这并没有减弱中国向日本借鉴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通过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我国建立起充满活力、高效规范运作的冷链物流体系,助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助力我国相关产业进一步
发展。
图2 日本求车求货系统
日本城市共同配送节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