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美丽的军港城市
中国口岸绥汾河搭乘国际列车出境,到俄罗斯的口岸小镇格罗捷阔沃,要经过六个隧洞,前三个属中国,后三个属俄罗斯,中间是中俄两国的国界碑。
就是这两块小小的界碑,既是两国国界的标志,又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历史的风云倒卷到一八六0年,那个腥风血雨的日子。沙俄军队举着洋土炮,越过冰封雪原的西伯利亚,来到了远东地区,占领了中国大片的土地。强迫软弱的中国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中国的国土堂而皇之地划入了俄罗斯的版图。远东最大的海滨城市海参崴,也换成了一个体现沙俄野心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要控制东方。当然啦,也不完全是控制中国,还有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前苏联在这里布下了重兵,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就建在这里。以前整个港口是军事禁区,现在有一部分开放了。
伏尔加汽车格罗捷阔沃,是一个不太大的镇子,远不及中国口岸绥芬河那样热闹,显得有点冷清,倒是一批又一批的生意人,把大包小包的中国服装、中国小电器、中国方便食品,运了过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游人,在这里签证入关,才给小镇增添了一线生机活力。这里的居民也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穿中国的休闲服装,吃中国的方便食品,喝中国的纯净
水,也是一种时尚。
离开格罗捷阔沃,我们又乘汽车去海参崴。公路在远东的亘古荒原上延伸,到处都有大片没有开垦的土地,倒是有不少军事设施。所以,中国的游人都不准带手机,大概是出于保密的考虑。我们的汽车司机是一位俄罗斯男子,他在驾驶台上挂了两枚像章,一位是列宁,一位是。按他的话来说,现在的俄罗斯人都有一种怀旧情绪,总把列宁当作神来看待,常常怀念前苏联时代的日月。同时,他们认为也是神,很羡慕中国的发展。
中途,经过一个叫乌苏里斯克的小镇时,我们停车小憩。中国人把这里叫做双城子,是因为一条铁路把小镇一分为二,一劈两半。路东居住着富人,显得富足一点;路西居住着穷人,就有点破败。小镇上的建筑不多,树木也不多,路过这里的人们三三五五的,喝点饮料,吃点食品,抽几支烟,照几张相,体味体味大荒原、小城镇的一种旷古与宁静。
傍晚时分,我们车慢慢驶进了灯火辉煌的海参崴,在市区吃饭,在郊外住宿,虽不方便,确也远离尘嚣,夜幽静而安祥。海参崴是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的首府,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俄罗斯远东第二大城市,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平方公里,八十
多万人口。作为远东的交通枢纽和世界著名的不冻港,海参崴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和通往亚洲太平洋各国海运的起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来到海参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海气势不凡,气象万千。人们知道,海参崴自古就是中国的版图,按中国话来说,就是一个盛产海参的洼地。整个城市座落在阿穆尔半岛上,被阿穆尔湾,金角湾和乌苏里湾三个蓝的海湾环抱,属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夏季潮湿多雾,台风也经常光顾;秋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季节,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日照时间较长,是俄罗斯旅游度假胜地之一。我们站在山坡上看去,壮阔的海面,水蓝如天,一碧万倾,海风吹来,波起浪涌,海鸥飞翔,穿云破雾。很使人想起高尔基对大海的描写:风亲爱的抚摸着海的细缎似的胸膛,太阳用自己的热列的光线温暖着它,而海,在这些爱抚的温柔力量之下睡梦似的喘息着,使得沸热的空气充塞了蒸发的盐味。淡绿的波浪跑到黄沙上来,抛掷着雪白的泡沫。
阿穆尔湾是绥芬河的入海口,海水不深,波浪不惊。乌苏里湾比较宽大,海水较深,烟波荡荡,巨浪悠悠,岸边的天然浴场,游人如织,推波弄潮。金角湾是一处难得的集军港、商港于一体的深水良港。这里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是通向韩国和日本的出海口,
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成为太平洋畔的国际名城,也是俄海军太平洋舰队和第二十三空军的司令部的驻地。二战时期曾远涉波罗的海,参加过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并击沉过数艘敌舰,屡立了赫赫战功的的潜艇,就停靠在这里,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海参崴的骄傲。
海参崴的地形,和中国的大连有许多相似之处,座落在海岸线上那些高高低低的丘陵地带之中。但城市建设就远远没有大连漂亮了,显得有些陈旧,怎么看都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的光景。城市中心的共青团广场和列宁广场上的设施,大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斑驳陆离,世事沧桑,让人切身地感受到了俄罗斯时代的变迁。客观地说,俄罗斯近十年来的经济不景气,这一点也影响到了海参崴的建设。
最能体现俄罗斯历史的,可能要算海参崴那座俄式建筑风格的路港火车站,尖尖的房顶,高大的门窗,窄仄的空间。候车室里,没有中国人见惯了的那种拥挤与嘈杂。那一列黑沉沉的蒸汽机车,停靠一边,展示着海参崴的一部铁路史。从莫斯科为始发站,一条修建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长达九千二百八十八里的大铁道,穿山谷,跨河流,越森林,走平原,一路扬尘腾雾,挟风携雨,横跨辽阔的莫斯科平原、漫长的西伯利亚和神秘的远东大
荒原,几乎在地球上划了半个圆,最后在海参崴的这座火车站圈上了遥远的句号。俄罗斯人要乘坐这条线路的火车,一坐就是七八天,够漫长、够遥远的了。正是这条经历百年风云的大铁路,见证着俄罗斯人勤劳与坚韧。
据了解,海参崴人的月薪一般约为三四千卢布,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人民币一千来块钱,不是很多。在前苏联时期,当地居民的生活比较稳定,人们享受着供给制的便利。现在虽是市场经济,收入却远不如以前,贫富差距距悬殊也大。但当地居民似乎没有更多的怨言,谁也不愿意再退到前苏联那个时代去,毕竟还是社会在发展。目前,人们普遍关心不是政治问题,而是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问题。大家并不想攒钱,也不可能攒钱,他们生活目标就是,充分享受爱情,充分享受生活,充分享受自然。
海参崴人享受生活的方式,也很独特。在俄罗斯,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城里人一般有两处住宅——城里一套,上班下班都很方便;郊区或乡下还有一栋带菜园的别墅,那才是他们属于自己的一块小天地,也可称是他们的私人特区。在这里,风可进,雨可进,总统不能进,警察也不能进。海参崴人也是这样,既热爱生活,又享受生活。他们也实行双休日制度,但往往是星期五下午就不去上班了,要带上妻子儿女甚至情人,开车
往乡下别墅走了。周六周日痛痛快地玩,痛痛快快地乐,玩就玩个天昏地暗,乐就乐个五藏翻腾。高兴之余,打理打理自家的三分菜园,过一过荷锄望南山的乡村生活。耕者有其食,谁还到城里去逛菜市。这种既锻炼身体,陶冶了情操,又有劳作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按说,海参崴地处东亚,应该是黄皮肤了。其实,作为一个近现代的移民城市,人们都变成了白皮肤。这里有四十多个民族共居,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居多,据说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所以当地人的相貌,特鲜明,白皮肤、高鼻梁、金发碧眼、身材高挑,典型的俄罗斯俊男美女。女孩子十二三岁开始发育,到十七八岁身高一般都在一米七一以上,腿修长白皙,身材窈窕,亭亭玉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喝酒,男的喝伏尔加酒,一喝就是三两瓶;女的喝啤酒。他们常常是三五结伴而行,一边走,一边喝啤酒,够潇洒的吧。俄罗斯女人大都喜欢抽烟,其姿式也很自如优雅。烦恼也由此而产生,这种以甜食、奶油、啤酒和淀粉为主体的饮食结构,注定了中年以后的妇女,就要向肥胖发展,粗腰大臀,雍肿笨着,没有了少女嫩妇的线条之美。所以,那些年轻女子为了防止到中老年时患上肥胖症,乘早开始健身、美容,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姑娘,夜里就通宵达旦的到迪厅里跳舞蹦迪。据报载,海参崴人很重视情人,谁拥有的情人多,谁就感到自
豪,有一种没有白活一趟人的感觉。
在海参崴市场,有一种日本汽车,韩国电器,中国服务的说法。街头的大广告牌,大都宣传电子产品,东芝、松下,全都是日韩品牌,中国品牌很少看到。海参崴离日本六百四十海里,乘船只有一天一夜的路程;离韩国一千七百海里,乘船三天三夜,都不是很远。所以,日本、韩国的二手汽车,就在海参崴到了市场,轮船行到海上,中途就可进行交易。而且价钱便宜,五百到三千美元不等,就可买一辆,很合算也很实用。在海参崴的街头,人们很少看到自行车和摩托车,跑的都是日韩汽车,隅尔也能看到俄罗斯的汽车,如伏尔加、卡司车等,但都显得笨头笨脑的,极不协调。据说,一个八十万人口的城市,就拥有四十多万辆汽车,几乎平均两个人就有一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