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年两会公务车采购
摘要: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本国货是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些大国在这方面有完善的法律,在公务车采购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
美国:统一采购自主品牌,价格实惠;买车还得议会批准;私事开私家车;每次用车记录都请登记在册。其实美国的公务员用车管理并不算最为苛刻。在日本,下班骑自行车回家的市长不足为奇,在德国,司局长级的官员只保证公务用车,不配备专车。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只有市长一人享有专车待遇。
德国:政府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把“国产车”作为公务用车的选型,但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辆。德国政府配备公务用车的标准是:联邦总统和联邦议院议长为奔驰450型;联邦总理和副总理为奔驰350型;各部部长为奔驰280型;各部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为奔驰230型;司局长级的官员,保证公务用车,但不配备专车。德国女总理默克尔配备的专车是奥迪A8L。
印度:政府有关公务用车的规定中则特别强调,印度政府各级官员,包括总统和总理在内都必须使用国产汽车,严格禁止使用进口车。印度上至总理,下至县官的标准“官车”是一款非常类似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牌技术的小车。
韩国:公务用车是清一的国产品牌,其中现代车居于首位。今年初双龙汽车走向破产边缘时,政府救助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当地30多个市政府部门承诺政府采购时首选双龙汽车。
然而在中国,政府采购对国外品牌的倾向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从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诞生起,奇瑞、吉利、江淮、比亚迪均不懈地往公务车市场发展,虽远销国外,且入围政府采购的绿清单,但采购量少,而且公务车的采购规定,却似专为“合资品牌量身打造”的一样,政府采购比较倾向于豪华品牌、大排量,使得自主品牌进军公务车的大门一直未能真正打开。纵观中国汽车发展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红旗”飘飘的年代,到改革开放以来以“桑塔纳”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进入中国,再到进入新世纪后自主品牌开始扭转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我国政府用车伴着中国汽车工业法阵而不断变化。如今,世界各国的公务车采购,都在向本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车型倾斜,中国的汽车界也越发清晰的意识到:我国在支持自主品牌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关键词:自主品牌、公务车、政府采购
一、公务车政府采购的三个阶段
所谓公务车,是只有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我国公务车政府采购的政策演变,具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那是,我国效仿苏联,建立了首个公务车使用制度。汽车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分配给政府官员,严禁私人购买。当时一种说法是“县团级以上干部才能乘坐轿车”。到这一时期的公务车主要是国产汽车及从苏联呵东欧采购的进口车。当时的高档“进口公务车”莫过于装备8缸发动机的苏联吉姆牌轿车。类似车型还有波兰产华沙204轿车、苏联伏尔加M21轿车等。国产的轿车包括红旗飘轿车、上海牌轿车、北京212吉普等。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合资品牌全面压过了国产品牌,并在政府采购领域形成了垄断的局面。初期,政府用车多为日系轿车,这之后,汽车种类越来越多,政府用车开始普及,范围扩大。1988年,奥迪公司授权中国生产奥迪100轿车,第一年生产了近500辆,它迅速为政府用车所青睐,此后,民间便有了“大小是个官。都坐四个圈”的说法
这一阶段也是政府对公务车进行规范的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4年正式下发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并在1999年明确规定了不同层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的具体标准:省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L(含3.0L)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省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L(含3.0L)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轿车;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L(含2.0L)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客车、越野车等除外)。同时还第一次提出“政府采购”的概念。不过这时的政府采购还基本属于零散式的采购,各个单位需要什么,就批报什么。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博士的说法就是“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虽然对不同层级干部的坐驾装备有了排量和价格的限制,但并没有提出‘自主品牌’的概念。”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发展最为迅速的10年。2003年,伴随着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出台,政府从法律上对公务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9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提出要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强调优先购买新能源和中国品牌汽车,并规定政府用车中的自主品牌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李文钊说“自主品牌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次到优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买国货)
(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高干配国产车,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已经可以了,舒适、安全、快捷等要求都能满足,为何还要在面子上争强?像奇瑞、吉利等汽车自主品牌。。上述负责人表示,部分政府官员强调面子,对自主品牌持怀疑、否定态度,甚至觉得乘坐自主品牌轿车“有损形象”。 坐着进口谈勤俭节约、艰苦朴素那岂不是笑话。
(二)、经济危机期间采购豪华车不合时宜,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目前中国经济整体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外部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工业用电量仍持续走低、生猪等农副产品价跌伤农,在这种形势下采购奔驰、宝马、奥迪等显然不合时宜,又何来“科学发展”?就在前几天,总理还强调,“现在经济企稳回升还不稳定,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的前景还不明朗,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还要准备更长的时间,走曲折的道路。”
(三)、干部乘“豪车”不能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会拉开与百姓的距离,挫伤民意。目前房价仍然居高不下,普通民众教育、医疗负责沉重,就业压力日益加大,这时干部用车还要增加奔驰、宝马等车型,只会拉开干部与百姓的距离。有媒体报道,2008年政府汽车采购规模约为800亿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汶川重建还在进行当中,青海玉树又现灾祸,全国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缺钱的地方还很多,采购豪车只会挫伤民意。
(四)、负面示范效应明显。一方面,奥迪成为“官车”后,示范效应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中央高级干部都坐高级别车辆,下面的干部会怎么看、怎么想?那还不纷纷跟进升级,即使地方官员的索纳塔升级不到奥迪车,也会“心向往之”。
(五)、与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导向相背。与合资品牌及豪华车品牌相比,自主汽车品牌更需要支持。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要求,更需要政府带头消费国货、采购自主品牌产品。采购豪华车只会起一个“坏的”带头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在三中还应加入----什么才是真正的“国货”?自主品牌该如何定界?合资品牌算不算国货?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上述文件中有这样一句,“各单位新配备、更新汽车,自主品牌汽车比例应达到50%,具体采购办法待自主品牌汽车标准出台后另行通知。”也就是说,这么多年过去,难道连“自主品牌汽车标准”都还没有,什么是自主品牌汽车都还没弄清?假如中国也出台一个“购买中国货”条款(只是假设),估计连“中国货”这一概念都要讨论、甄别很长时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马海涛说,要在政府采购上全力支持自主品牌,即必须先
对“自主品牌”这个概念,制定出严格的标准,这代表政府行为的导向。目前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判断一种产品是否属于“自主品牌”,关键在于该种产品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为中国资本所控制的企业或中国本土企业自行研发、设计、制造的产品,才能被定义为“国货”。依照这个标准合资品牌不能算“国货”。
四、彻底解决自主品牌边缘化问题
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国管局、中央纪委等部门研究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研究确定自主品牌汽车标准,以控制公务用车采购的档次、价格,并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新办法”除要求自主品牌采购比例不得低于50%意外,采购标准业在大幅降低:省部级官员用车不高于2.5升排量、35万元;副省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30万元;而普通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及16万元以内。李文钊认为以前政府对自主品牌的采购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及民族情感和支持民族工业发展,而现在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则体现了政府采购对节约型、环保型观念的积极推动。跻身节能环保汽车之列,节能车型有望得到更多政府采购订单。政府采购已向自主品牌敞开了一扇门,而这扇门能开多大还要凭借自主品牌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品质与服务品质,以真正的实力来与包括合资品牌在内的对手进行
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政府用车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经济方面,跟关系到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各国政府的公务用车往往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文环境相切合。”自主品牌的汽车除了要在产品品质及服务品质方面不断缩小与进口及合资品牌的差距之外,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展示自身优势,正如中国资深汽车分析专家于学兵所说“公务用车的选择体现了政府的形象与风貌,它被赋予了庄重的使命,应体现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结合政府用车三要素:安全、舒适、高性能,并自主研发创新、体现政府的形象与风貌,展现“世界为我所用,我为世界所用”的开放胸怀。
一位陕西省的政府采购负责人说“由于政府采购用车肩负公务重任,同时代表政府形象,我们希望它不仅能在档次上与政府职能相匹配,还能在外观设计、功能品质上都有所彰显。所以,对于自主品牌汽车采购而言,不能仅从民族情感出发,同时也应该从技术、品牌、市场口碑等方面加以考评。”彻底解决自主品牌边缘化问题不仅要靠国家支持,同时也需要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伏尔加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