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8科学技术创新质量不达标,造成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剥蚀问题,对
整个道路桥梁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影响,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剥蚀的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的确定了剥蚀病害位置,并通过适量填充混凝土材料使得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从而减少了剥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在剥蚀病害的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先进行预测工作,将其同道路桥梁的相关结构特征相结合,方便对剥蚀病害位置进行准确的预判,然后对相关位置进行勘查确认,发现剥蚀问题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3.4加强道路养护工作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其并不代表道路桥梁可以放任不管,而是需要施工方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这也是保证道路桥梁正常使用的重要措施。道路桥梁工程开展完成之后,合理的养护措施能够将道路桥梁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几率大大降低,避免桥梁病害的发生。而对于部分常见的道路桥梁路面松散和波浪等病害,若其超过了规定的标准,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质量问题的扩大而造成的整个道路桥梁的使用受到较大影响。另外,为了避免道路桥梁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对于轮胎带钉和超重车辆,需要严格禁止其通行。
4结论
综合上述所说,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对公路桥梁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在工程施工阶段通过具体的对策对病害问题进行及时的预
防,能够有效地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防止病害影响道路桥
梁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泳.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处理技术与常见病害探讨[J].中国招标,2019(3):35-36.
[2]颜志鹏.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居舍,2019(2):71.
[3]于鸿熙.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居舍,2018(34):89.
[4]王振国.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与常见病害探析[J].山西建筑,2018,44(34):176-177.
[5]陈盼.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102-103.
[6]王晓宇.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8(31):80-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市场的活跃程度都深刻地反映在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传统制造业的节能环保化技术转型升级正充分显示了当今时代公众对于绿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今阶段,各类商业活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作为不容忽视的第三大污染类型,噪声污染已广泛的影响到了众多大中型城市的人居环境。住宅类建筑项目周边的交通噪声,社会活动噪声等问题尤为凸显。高频率的城市旧城改造升级,新型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以及轨道交通的施工等都会伴随而来大量的噪声污染。再加上住宅类建筑内部的机械设施运转,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对建筑自身的隔声降噪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并从建筑的节能环保化发展角度考虑,提升住宅建筑的隔声降噪性能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1住宅建筑隔声降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设计环节的问题在住宅类建筑的设计、施工前期阶段,需要结合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做好建筑的布局规划和设计工作。为后续的建设施工创造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在住宅平面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主要居住范围与容易产生噪声的建筑内部硬件设施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以电梯井、卫生间及设备机房为例,这些建筑附属设施的布置位置通常靠近居住单元。设备的运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振动和噪声,经过建筑结构的固体声音传导就会直接传递到住宅室内空间,为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住宅建筑物的墙面隔声降噪结构原理和类型也会对建筑本身的隔声降噪性能带来直接影响。
一些暗线、插座、线盒等墙体薄弱部位的构造设计不合理也会诱发严重的噪声污染影响。住宅建筑的隔声降噪措施
崔武燕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北京100048)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绿环保化的工业革命转型。相关的行业和领域纷纷对绿环保化的生产制造技术加大研发
投入力度,并从根本上提升了应用技术在节能环保性方面的效果。在建筑行业中,住宅类建筑的室内噪声控制办法和设计规范等都明确规定了建筑物的理论隔声性能。但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住宅类建筑的隔声降噪工作开展过程常伴随着各种问题。本文将结合隔声降噪性能方面的影响因素,从实际施工时的降噪工作开展办法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住宅建筑隔声降噪性能和效果的对策。希望以此帮助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住宅建筑;隔声降噪;应用效果;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TU1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18-0119-02(转下页)
119--
科学技术创新2019.18
1.2材料性能测试的问题
对用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和装修装饰工程的材料,应重点关注其功能性方面的特异性指标,并针对其具体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方式进行材料性能的详细测试。在住宅建筑的隔声降噪方面,室内用材料和产品的隔声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以便在实际的住宅内部应用时可有效阻碍居住环部传来的噪声。除了室内的常见装饰材料外,建筑物的门窗等基础构成部件在隔绝室外噪声的方面会起到关键性作用。为此,必须针对建筑外窗进行详细的性能测试。具体检测项目一般包括导热系数、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性等。
1.3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
住宅类建筑的施工建造阶段,由于施工工艺和流程的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可能造成施工质量存在缺陷。建筑内部的分户隔墙砂浆涂抹施工阶段,可能因砂浆的配比不科学或使用量不足而在浇板过程中产生裂缝。这些表面看起来并不明显的裂缝会成为噪声传播的有效渠道。在楼板的管道和穿墙面上,封堵不严的情况在工程施工中也较为常见,这些都能为噪声向室内的扩散和传播提供机会。此外,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工艺的选取和施工流程的规范性方面也经常出现问题,并且由于施工时监管力度不足,这些施工缺陷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当外界环境温度变
化过大或材料本身存在性能方面的缺陷时,在建筑物长久的使用中都会出现裂缝和外墙剥落的现象。墙体和楼板的开裂不仅会降低室内的隔声降噪效果,还会严重的威胁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居住安全。
2住宅建筑外墙和墙板的隔声性能分析
2.1空气隔声性能分析
为了在住宅类建筑的设计阶段确保与其建造方式匹配的隔声降噪性能符合预期的噪声隔绝要求,为居住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就必须对与建筑隔声性能关联密切的分户隔墙和楼板对空气的隔声性能进行测算。空气声隔声量计算的过程中可参照前苏联声学家艾尔杰所得出的经验公式。综合公式的计算结果和住宅建筑的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隔声效果与建筑构件本身的面密度成正比。且隔声效果遵循质量定律,即当住宅建筑的构件面密度每增加一倍时,空气声隔声量就会相应增加约6dB。
2.2楼板抵抗撞击声性能分析
在测算楼板抵抗撞击声的性能之前,首先要确定住宅建筑实际采用的楼板建造方式,必要时还需考虑到地面铺设地板的情形。具体计算时,需结合楼板类型、混凝土的厚度、砂浆厚度等指标来对相应的撞击声压级别进行测算。结合经验公式对数据结果分析后可以发现,混凝土楼板和钢筋材料所铺设的
楼板声传导性较强,隔声降噪性能较差。其撞击声压级别通常在75分贝以上,超出了有关规定的允许范围。与此相对的,铺设了木质地板和地毯的楼板计算结果显示,撞击声压级小于75分贝,处于合理的施工建设要求范围当中,整体隔声降噪性能较好。
3住宅建筑隔声降噪效果提升对策
3.1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加强住宅建筑内部的隔声降噪效果,应首先控制好房屋建造的布局方式。针对可能产生噪声的内部设施,合理选定其布局位置。电梯井道、设备间和泵房等应与住宅卧室保持足够的距离。其次,在施工材料方面应优先选择具有隔声、减震性能的材料,对于住宅建筑外部的门窗等也应综合考察其隔声指标。从材料的技术参数和规格型号入手,细化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流程。按照规范化的走线、暗埋管道和预埋预留施工方式,帮助提升住宅的整体封闭性,有效隔绝外界噪声。
3.2强化住宅建筑的施工建设质量
可以说,建设质量合格过关的住宅建筑,其隔声降噪性能必然处于合理范围内。要加强住宅建筑的隔声降噪性能,须首先做好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保证工作。加强前期的质量管控,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和建筑平面布局的审核。并根据关键的施工技术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
的监管力度,保证各施工工序的规范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建筑施工完毕后需进行详细的质量验收,应重点关注建筑的隔声降噪性能,可有目的性的增加相关检测项目,在确认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的隔声降噪标准后,方可验收合格。
结束语
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够带给居住者最为理想的生活状态,而住宅类建筑的隔声降噪性能将直接决定居住者的生活环境。本文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设施安装等多角度分析了隔声降噪的有效防治对策。明确了影响建筑物噪声隔绝性能的因素和关联性,应从设计环节,施工质量和材料的性能测试等多角度,选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建造方式,全面控制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并做好各类建筑构件的隔声降噪设计。通过合理的安装和建设方式,有效提升住宅建筑的隔声降噪性能。
降噪轮胎参考文献
[1]陈建中.高噪声环境中既有住宅的隔声降噪综合改造技术[J].建筑施工,2016,38(5):618-620.
[2]王英,陈洋,郭戈.既有住宅建筑隔声降噪改造标准解读及案例[J].住宅科技,2017,37(10):24-28.
[3]冯茹.交通噪声影响下的高层住宅隔声降噪措施初探[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45.
[4]陆珏,陈洋,谢.机场周边既有住宅建筑降噪隔声改造设计及应用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38(4):149-153.
[5]刘剑强.绿建筑隔声降噪措施研究[J].城市住宅,2018,25(9): 61-65.
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