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9年4月第17期Apr.2019NO.17
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型材料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收稿日期:2018-08-20
基金项目:长安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006-110000001004);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0012-310600161000)作者简介:牛冬瑜(1984-),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道路工程材料。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以互利共赢为
基本目的的跨国合作设想[1]。2018年1—5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4个国家新增投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8.2%。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投资的迅猛增长,该沿线区域参与建设的国内外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需求迫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用人要求还存在差距。人才市场中不乏有大量未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但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极其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需求量与难就业人数的巨大差异正反映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要目标存在偏离[2]。另外,创新型材料类专业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急需的技术人才。因此,本文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对创新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资源。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化工程项目的落地,迫切需要我国高校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创新型材料类专业人才。然而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和实际高校的人才培养有较大差距。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大多数的学生外语能力较弱,对于国际材料类和工程类的标准、规范及国际运作相关知识储备欠缺。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学内容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一带
一路”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树立
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以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围绕国际化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布局新的材料专业结构,以“夯基础、重交叉、强实践、重创新”为原则,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学融合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内容,基于此,培养出一批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人才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国际化高水平人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型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长安汽车论坛
1.培养材料类人才的国际化能力。为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的步伐,助力中国引领全球化倡议需要,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适应国际化能力的专业人才。适应“一带一路”需求的具有国际化能力的材料类人才,应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3],外语能力的培养可实行“专业+英语+选修小语种课程”模式,例如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组织培养外语能力时,参照以下途径实现:在材料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置英语主修课程与小语种自选课程(德语、日语、韩语等),并支持学生参与国际联合培养和暑期国际夏令营等各类海外学习及海外实习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长安大学举办的《中美公路工程标准对接研讨会》、《中法公路工程标准对接研讨会》、《中俄公路工程标准对接研讨会》、《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标准国际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化工程标准对接学术会议,从而达到提升外语能力、增强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陈华鑫,牛冬瑜,陈永楠,王新刚,耿九光,李辉,熊锐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从国际化能力培养、国际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确定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国际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导地位,提升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材料类;人才培养;创新型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063-02
———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