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O I :10.13439/jki.itsc.2020.12.001
视麵监控家2020年第12期(总第251期)丨中国交通信息化
i J O U R N A L\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聚焦智慧高速
关注FOCUS
由左到右: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 书记、大会执委会主席宋军 在开幕式上致辞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公路 局局长汪洋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副主 席、WTC执委会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主持开蓽
秋意且上枝头,立冬悄然而至。行匆匆的
交通人不惧寒意,齐赴蓉城,观WTC再起智能交
通浪潮。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由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WTC)执委会、中国公路学会联合相关单位举办
的以“智建新交通,协同新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交
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在蓉城召开。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大会执委会
主席宋军,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公路局局长汪
洋,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
道部部长傅志寰,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
凯等出席幵幕式。国际道路联合会(IRF)主席比
尔•哈尔基亚斯,美国交通运输研究会(TRB)主
席尼尔•佩德森,“一带•路”国际交通联盟副主
席、南非工程院院士詹姆斯•迈纳3位嘉宾通过视
频分别致辞。
作为国家层面倾力打造的国际交流平台,W TC
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得到国
际交通运输界的高度关注,为提升我国交通运输国
际竞争力、话语权,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发挥了巨大
作用。“今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首次落户成都,
这是服务地方交通发展、服务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益尝试。”中国科协书记处书
记、大会执委会主席宋军在开幕式上这样评价今年
的论坛。
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
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
科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
团、成都市委、成都市科协、长安大学、西南交通
大学、高德地图、中咨集团等大会组委会、执委
会、学术委员会会、学部委员会成员,以及来自产
业界、企业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嘉宾。
大会由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副主席、W TC
执委会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
文杰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长安大学校长、大会学部委员
会主席沙爱民主持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
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舂房作了题目为
《高速铁路线站技术发展研究》的报告。中国工程
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前院长孔翰宁
(Henning Kagermann )发表了题为《德国国家
未来出行平台—
—整体分析方法》的报告。中国工
程院院士陈湘生作了《智能汽车与智慧出行产业现
状及发展趋势展望》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
彦良报告题目是《中国超长隧道(洞)全断面掘进
机成就与智能化发展展望》。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
授、副校长何川以《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
隧道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为题作主旨报
告。报告中,5位交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院士,
为交通运输行业和产业界分享交通科技创新的前沿
观点和发展战略趋势研判。
大会围绕论坛主题,举办了23个线下平行论
坛、100多个线上学术论坛和9个专题活动,1200多
位国内外学者发表学术报告,为新交通、新发展献
计献策。
11月9R下午至10日下午,平行主题论坛和专题
活动,围绕交通强国实践、新基建、成渝双城经济
圏交通协同发展、
智能建造、安全防控、区块链、
大跨径桥梁、山区隧道安全、“一带一路”、多式
联运、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领域创新发展、重大前瞻性技术展开了深入探
讨和交流。
线上活动周,为期7天,进行了WTC 成都论坛
开幕式直播、6场重点平行论坛直播、72场高端学
术论坛录播。线上活动周包括由公路工程、桥梁工
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运输规划、水上运输、
轨道交通、航空运输、交叉学科九大学部组织举办
的专题论坛,围绕“协同发展”“数字转型”“智
能建养” “智慧出行”四大主题的线上录播论坛。 线上录播形式消解了时间和地域的制约,满足了在 疫情期间持续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国际化高端学术交流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智慧高速 成为此次成都论坛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何为智慧高速?
通常意义上,智慧高速是指物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人工智能、5G 、高精度地图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深度应用于高速公路形成的融合交通基础设施 形态,通过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协同管控与出行服 务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网联化、智能 化,提升高速公路的安全水平、通行能力、管理效率 和服务品质。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机电 板块总工程师李太芳认为,智慧公路以信息采集、处理、发布、分析为主线,利用信息、通信等技术进行 公路建设与管理,加强车辆、道路和使用者之间的联 系,从而形成一种安全、高效的运输系统。智慧公路 涵盖了新兴技术产业的推广示范与探索应用,智慧高速公路包含五层技术架构一一物联感 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 层、综合应用层,和三大支撑体系一一管理体制与业 务机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管理保障体系。
为何智慧高速?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 14项主要任务,其中 加快建设智慧公路是全面把握交通新基建的主要任 务。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对新基建如何赋能 智慧交通进行了解读。他指出,要构建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必须加快建设智慧高速,任务涵 盖:
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服务 深度覆盖,新技术适度超前布局;深化ETC 门架应 用,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自动驾驶汽车等逐步 探索应用。
智慧高速如何?
目前国内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开花、如火如 等15个省市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示范。我国有超4000 荼。车路协同作为智慧高速必不可少的组成系统之 公里已经和即将开展的高速车路协同示范。一,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北京、江苏、浙江、广东 有言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交通运输
大会成都论坛作为沟通国内外交通运输界领导、专 家、学者的国际性技术、学术交流平台,给予行业和 产业宏观视角,探索国内外发展之长,有助于交通人 站在更高的肩膀上,进行全面、系统、实用的标准规 范编制、布局规划与顶层设计。招商局重庆交通科 研设计院智慧城市与数字交通工程院副院长、智能 交通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少飞,分析国内外智慧高速 背景。他指出,国内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内容分布在 车端、路端和云端,实现“感知、通信、计算”三大 功能。提供面向C/B端的主动安全、提升效率、信息 服务业务,和面向G端的监管控制类业务。
国际智S高速公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5方 面:物联感知,由碎片化信息感知向全天候、多要素 信
息感知转变;交通管控,由被动式、粗放型交通 管控向主动式、精准化交通管控转变;信息服务,由路侧设施推送信息服务向基于LBS的伴随式、个性 化信息服务转变;运营业务,管理、养护、运营、出行服务等业务由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生态体 系,由单一主体向多方协同、跨界融合转变。
取人之长,不忘视己之短。中国公路工程咨询
集团有限公司机电板块总工程师李太芳坦言,我国
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不足,缺乏与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她总结了智慧高速建设
存在的四大问题。
(1 )资源管理手段匮乏:从道路主体角度出
发,对于公路核心价値管控对象——资产(出前、
事中、事后)管理手段匮乏,易造成资源浪费、成
本增加等现象」
(2)感知基础力量薄弱:从感知问题角度出 发,机电设施规模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还不够
支撑和满足円益增长运营管理及出行服务的需求
(3)综合管控手段不足:从管理角度出发,大流量交通已是常态化趋势,相较落后的综合管控
手段无法满足运行现状,易造成路网压力大、交通
拥堵等现象。
(4 )服务能力手段单一:从对外服务角度出
发,对于日常服务及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准确性、
时效性、便捷性等特点尚未达到要求。
何以智慧高速?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延 表示,“十四五”智能交通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公路作为智能交通蓝图的 重要分支,是现阶段交通运输建设与前沿技术融合 的重点探索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H中心
技术与网络安全处处长陈智宏指出,智慧高速有三个 发展阶段:打造基础设施全要素和全周期数字化、构 建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构建车路智能化应用体系。
第一阶段是路网数字化,其目的是把道路数 据、车辆行驶数据、环境数据采集上来,做到道路 的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的可视、可管,支持路网的 运营和服务。
第二阶段是全方位感知网,有条件的构建感知 网络,让车、路进行协同对话,提供全天候同行、车道级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等车路协同服务:第三阶段是构建车路智能化应用体系,发展自动驾驶服务,智能交通管控服务。这需要在道路基础设 施构建的时候,要考虑系统的可演进性,需要一套基 础设施支持当前业务运行和未来业务的演进。
这与华为路网数字化解决方案产业发展总监许 智宇的观点不谋而合,建设智慧高速的基础是路网 数字化,基于数字化进行态势感知和控管协作,使 车路协同进行智能化应用。
一、路网数字化
长安汽车论坛
数据信息是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 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张驰认为,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是数字与智慧 公路建造、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技术构建数字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李太芳提出的全生命周期一 体化平台致力于路网数字化:基于BIM 技术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