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缩句、扩句、仿写
一、缩句
(一)缩句的基本原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二)缩句方法:
      (1)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 “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4)“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二、扩写句子
(一)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
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二)扩句的意义
(1)最根本的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2)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三)扩句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
奔驰怎么样
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例:叔叔唱歌。
我的叔叔在灯光明亮的舞台上给孩子们唱歌。
题目给出的例子,扩充了“谁”的叔,在“什么样”的地方,给“谁”唱歌。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千万不要为扩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四)扩句的方法
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
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例如:春风吹。
这句话的主语是“春风”,“吹”则是谓语,是揭示“春风怎么样”的。一般地说,主语“谁”的前面可以加词,在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前面也可以加词。
即:(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
(2)先提问,再扩句。
抓住句子主要成分,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如:学校开展活动。
先把原句画出主要成分:主要讲“学校”,“开展活动”,然后按主要成分提问扩句。
例如:“学校”,可以提问:谁的学校?哪里的学校?什么样的学校?
“开展”,可以提问:怎样开展?
“活动”:又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活动?因此可以说:(北京市的)学校;(黄冈市的)学校;(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积极)开展,……(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活动,(拥军优属)活动;(学雷锋评比)活动……
三、仿写句子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
  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不高,所以,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
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 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二)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仿写、扩句、缩句习题汇编
一、仿写
1、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2、相识是一种闪光的美丽,                              ,相知是一种永恒的珍贵。
3、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