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居民绿意识的日益觉醒,居民对衣食住行等市场需求更加严格,必将优先选择无毒无害并有利于健身益智的商品,选择具有汽车环保标志“绿产品标志的商品,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市场消费主流。绿营销必须适应这种趋势,以促进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绿市场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市场。它的重要标志是以绿需求为动力的绿产品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在绿市场上,绿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绿市场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必须执行一定的系统化程序,包括环境规章评估,污染来源鉴别,污染问题的提出以及减少污染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替代方案等等。可持续发展呼唤绿市场。
    为了确保绿市场的绿信誉,许多国家都已明令禁止含有超标污染物的产品和对自然环境破坏力大的产品进入绿市场,同时也禁止进口上述产品。
    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经济领域,我国经济已进入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市场成为调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必然依赖于市场的调节和导向,而市场上最活跃、居于主体地位的力量就是需求(消费)和供给(生产),市场运作的方向、方式和表现格局无一不是需求和供给交互作用所致。由此可推断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因来自于市场上的需求
与供给。正是因为我国近年来主体消费只重个人享受、局部满足、短期效用,(这样的需求背后隐藏着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的巨大压力甚至伤害。)主体供给又一味满足甚至激发上述需求而不计持续支撑条件的丧失;从而导致对持续发展能力的巨大损失,使得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小的危机。
近年来,绿消费与绿生产逐渐兴起,并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和持续发展后劲。如何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提高公众的绿消费意识和引导企业生产绿产品,将直接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政府的政策导向是促进绿生产与消费的基础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不断研制、开发和生产适应市场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或法规,加强政策导向,扩大绿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保护环境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目的。
   我国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为减轻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减少向水体排放大量的,早在90年初就开始倡导生产和使用无磷洗涤剂。从目前的生产技术看,生产无磷洗涤剂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一些企业对此不积极甚至抵触。19986月,江苏省政府首先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在太湖流域不允许销售有磷洗涤剂,此后,大连、深圳、厦门以及
在巢湖、滇池等地也陆续开始禁磷,只有无磷洗涤剂可以进入市场。这些政策的出台,使生产企业看到了政府对绿产品的支持并能从中得到经济实惠。同时,政府通过实施禁磷措施,也有效地控制了水体污染,每年减少因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损失上亿元,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双赢。
   北京市政府为解决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于1998年颁布了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进入北京市场销售的汽车必须达到欧洲一号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次绿革命。
   由此而见,政府的政策导向在促进绿消费和绿生产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实施环境标志计划,鼓励绿产品生产
1994年,国家推出环境标志计划,旨在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环境责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该计划鼓励企业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开发和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环境标志计划实施以来,很快成为政府推动绿生活方式和绿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
   目前,我国国民的绿消费意识还不强,因此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显得十分重要。为鼓励绿标志产品企业,有些政策还规定,凡获得环境标志的洗涤剂和可降解包装制品可以
直接进入禁磷禁白
区。
   此外,粘合剂、无氟冰箱、水性涂料等绿产品也都不同程度受到地方政府或行业部门的保护和支持,如政府招标的大型建设项目,要求企业提供建筑材料必须是环保型的,如果企业获得环境标志,那么其产品在竞标中也将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这种绿效应,使绿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了不败之地。